少兒學棋:啟智益能好處多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18
閱讀 :416
對于孩子來說,手舉棋子盤邊對弈,不僅可以愉悅身心,而且是一項開發智力的有益活動。據一項調查顯示,學過棋的孩子與未學過棋的孩子在智商、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等4個方面的差別很明顯,其中注意力與觀察力方面的進步尤為明顯。
孩子學棋有哪些好處?
學棋對孩子有哪些好處?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話題。面對記者的提問,齊魯晚報棋院的袁老師告訴記者,下棋是一項高級的智力游戲,能夠開發孩子的智力,提高記憶力,對英語和數學的學習有明顯的幫助。通過學棋,可以形成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很多學過棋的學生參加奧數競賽成績都不錯。下棋是需要深思熟慮的腦力和體力勞動,能培養孩子靜心思考的好習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棋還是一種文明的競技活動,能讓孩子有公平競爭的意
識。另外對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和意志、忍耐力的形成都有益處。只要正確地分配時間,學棋不僅不會耽擱其他本領的學習,還有不少益處。
四五歲是學棋關鍵期
孩子幾歲學棋是最佳時期呢?袁老師認為,從身心發展和比賽的角度綜合來看,男孩4歲、女孩5歲比較適宜,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另據專家研究表明:兩三歲的孩子太小,會把棋子當成糖果往嘴里送,會很危險;四五歲基本懂事,方便教學,思維也較敏捷,可以用游戲的方式引導他們熟悉、喜歡下棋。
學棋"趣"為先
三四歲的孩子開始接觸棋,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無法理解國際象棋與圍棋的復雜規則,要讓他們喜歡下棋,就要從興趣入手,那就是————玩棋,在游戲中逐漸產生興趣。如念國際象棋兒歌:“車馬象,車馬象,白后住在白宮里,留下一格給白王,白兵一排站前面。”這樣的兒歌可以教會孩子如何放棋盤。諸如此類的游戲、兒歌,孩子念多了,念熟了,下棋的一些基本規則也就領會了。
棋院一個5歲的小男孩對記者說,他喜歡國際象棋,“因為它有王后,有黑兵,我可以和小朋友一塊玩,還能和大人玩,跟打仗似的。"好多孩子也說出了同樣的體會。
好動的孩子可學棋
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好動,不知是否適合學棋?棋院的周敏老師說,好動的孩子一般比較活潑,思維敏捷,又喜歡爭強好勝,在學棋上接受快。學棋對性格的塑造有好處,可以培養他們的耐性、毅力,讓他們靜下來認真思考問題。這部分孩子的特點就是最初上課坐不住,但是你不能像對待較大學生一樣進行批評,那樣很容易傷害他們。遇上這樣的情況老師在課上會表揚某位孩子認真聽課,孩子都是喜歡表揚的,這樣他們就努力坐好,認真聽課,再適當地表揚一下,就能很完滿地解決了。
學棋無性別
男孩和女孩兩者比,哪個更適合學棋?棋院的周敏老師說,一般地說,男孩調皮,爭強好勝,思維敏捷,喜歡下棋,在棋上出成績的要比女孩多,但是女孩大多具有安靜的性格,一旦喜歡下棋,善于深入思考的特點就能成為優勢。可見,男孩女孩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優勢,學棋是沒有性別要求的。
如何選擇棋種
棋的種類很多,家長選擇時不妨從孩子的性格特點、學棋期望值入手:喜歡卡通的調皮孩子,可以選擇棋子可愛、下法有趣的國際象棋;喜歡數學的孩子可以選擇邏輯性強、算法較難的圍棋。希望增加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可以多考慮一些“普及"因素;希望增進孩子毅力和競爭力的,可以多考慮一些“激烈程度";希望孩子成為職業棋手的,則要考慮賽事情況、市場前景。
贏輸均有益
一位家長告訴記者說,她的小孩已經參加過幾次比賽了。開始的時候,孩子膽子很小,看到正式的場面就發慌緊張,發揮也不好。可參加的場次多了,慢慢地就習慣了。所以,大多數家長把比賽看作是培養孩子意志力、忍耐力和責任心的有效途徑。贏了,孩子會受到鼓勵,保持熱情;輸了,也會激發斗志。再說,受點挫折也能讓孩子明白凡事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生道理。
周敏老師認為,競賽是對孩子學棋水平的一種測驗,是一種綜合素質的考察。讓孩子參加競賽可以讓一些出類拔萃的孩子脫穎而出,為我國的棋類運動輸送新人才。但孩子學棋更多在于豐富孩子的業余生活,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的方法,陶冶孩子的情操,形成好的生活、學習、思維習慣。比賽獲勝會激勵孩子,輸了要查找原因,慢慢提高。周老師說,有的孩子由于年齡差異,自身的競爭意識不足,輸了卻被早早地淘汰是很可惜的。怕輸是孩子的普遍心理,要讓他們
明白下棋就會有輸贏,家長要多鼓勵就會慢慢好起來。
網上下棋要有"度"
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的周老師認為,年齡稍大、自制力較強的孩子在網上下棋也不失為一種鍛煉方法,但是網上下棋速度快,思考的時間短,對很多孩子是不適應的。作為娛樂可以,但是要掌握好度,不能在網上太長時間。另一方面,切忌以網上輸贏來判斷棋技,引起孩子失望,輕易放棄則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