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寄宿孩子適應學校新生活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18
閱讀 :359
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學和中學實行寄宿制,開學時間雖然不長,可對于寄宿新生來說,著實經歷了一場考驗。不少學生以前沒有離開過家,在家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接受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與現在需要獨立面對的寄宿生活相比,可謂一個不小的變化,諸多不適應在不少學生身上顯現了出來。那么,如何讓寄宿孩子盡快地適應寄宿的新生活呢?
鼓勵孩子在學校食堂就餐
記者在采訪中,遇到不少在校挑食的寄宿生,有的甚至跑到小餐館里吃起來。吳女士就向記者反映了自己兒子的情況。她是一個營養專家,又能做一手好菜,在家吃慣了可口飯菜的兒子,一吃大食堂里的飯菜就嚷著難以下咽。于是,孩子便經常光顧學校周邊的一些小飯館。但由于這些飯館營養難以保證,衛生條件較差,沒有幾天,孩子就拉起了肚子。回到家里,哭著鬧著不想住校了。據吳女士講,孩子班里的同學家長,有的一周去兩次學校,給孩子送吃的,有的則干脆
在學校周圍租了房子,一天三頓做飯給孩子吃。
濟南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的趙冬梅主任認為,寄宿學生一天三頓在學校吃飯,能夠吃飽吃好保證營養,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孩子一天學習、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完全要靠這三頓飯供給,而這些平時吃慣了家庭小灶的寶貝們,轉而改吃大食堂,的確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食堂的飯菜應該葷素搭配得當,有營養,但是口味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孩子,有的學校飯菜選擇余地較小,這些都會讓孩子挑食、不好好吃飯。作為家長,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脫離集體食堂,而是去適應它。在學校食堂里就餐,可以培養孩子許多好的品質,例如良好的時間觀念、節約意識等。特別不要讓孩子隨便到學校就近的小飯店里去吃,也不要讓孩子到街邊或是校門口的臨時食攤吃東西,那些漢堡、拉面、菜串、油炸食品等都暴露在街頭,易受灰塵、廢氣等帶菌空氣污染,長期食用絕對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另外,家長要囑咐孩子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有的孩子喝飲料喝得上了癮,經常無緣無故地流鼻血。飲料不能完全代替水,口渴了還是應該多喝白開水。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帶些新鮮水果,但要注意保質期。
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據世紀英華實驗學校的張孝勤老師講,現在已經進入仲秋時節,天氣一天天變冷,但寄宿學生習慣了父母的照顧,大多不會料理自己,不知道衣服應適當加減。尤其是現在的天氣,中午熱兩頭冷,孩子一活動出汗就扒了衣服,冷的時候又不能及時穿衣,因此極易患感冒。
秋季溫差較大,氣溫變化幅度也增大,因此家長不要怕麻煩,一定要給孩子帶夠衣服,保證無論氣溫如何變化,孩子也有相應的服裝,還要告訴孩子根據氣溫增減衣服。另外,家長還要告訴孩子勤洗澡勤換衣服,特別是內褲和襪子,有條件的最好每天能夠更換。女孩子每天睡覺前要用潔凈的溫水清洗陰部,否則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男孩子最好也能做到每天清洗,特別是包皮較長的孩子,因為包皮長容易生成包皮垢,引發感染。
青春期教育不能忽視
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低年級的孩子將陸續進入青春期,女孩子會有月經來潮、男孩子會有遺精,這些生理上的大變化對孩子也會有著不小的影響。據某中學張老師講,有一些女孩子,由于家長沒有對其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第一次月經來潮時,往往非常驚慌不知所措。而這些孩子又羞于啟齒,就是對老師,她們也不好意思說起。
兒科專家黃靜建議,父母要讓孩子提前對這些生理變化了解并有所準備,即使當時不能回家,自己也可知道如何應對。女孩子要注意初潮時應避免參加劇烈體育運動,如長距離騎車或跑步等,以免過度疲勞導致抵抗力下降,誘發感冒等疾病。經期應加強自我防護,使用優質衛生巾,不可貪便宜而使用劣質產品,更不能用消毒不嚴格的普通衛生紙和草紙來代替。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時間,食用營養豐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飯菜,這對增強體質、恢復精力大有裨益。避免接觸冷水,注意保暖,不能參加游泳。男孩子每月遺精1次 ̄2次,如不引起心理壓力及身體不適,一般也無需治療。如果有異常情況,如不做夢也遺精、遺精過于頻繁;一遇性興奮刺激就有精液流出,人感到疲乏等,則應當求醫咨詢。
盡快適應新環境
據世紀英華實驗學校的張孝勤老師講,許多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家,短時間內不適應學校環境,產生戀家、想家、孤獨等情緒,特別是孩子得病時,想家的心情更加強烈,這時就需要老師像母親一樣去關心撫慰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新環境的適應期。張老師班里有個瘦弱的男孩,得了流行急性角膜炎,醫生建議隔離治療。張老師去看望他,當推開隔離室的門時,他看見張老師,本來發紅的眼睛就更紅了。張老師看了這些,眼淚幾乎要流下來。這個性格內向的孩子
離開了親密的伙伴,一個人呆在屋子里是多么孤獨啊!張老師坐在他的身邊,誰知他卻向里挪了挪,說:老師,我會傳染你。張老師安慰他說:“沒事,孩子是不會傳染大人的。”張老師拉著他的手,陪著他說話,一直看著他把飯吃完。張老師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當他的學生冉伯牛患上了惡疾,別人不敢接觸他,孔子卻執手安慰,給他精神上強有力的撫慰。我不敢與孔子比,但是寄宿學生確實需要老師的細致關心。
張老師說,孩子初過寄宿生活肯定有很多不適應,學校老師會有很多辦法幫助孩子盡快適應新生活,在這一點上家長應該放心。但家長也要配合,放手讓孩子嘗試獨立生活,不要隔三岔五地去學校看望;也不要總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因為那樣會讓孩子的心情很難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