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如何防止孩子有暴力行為?孩子的暴力行為,總是讓家長們非常的頭疼,甚至有些孩子才兩三歲這樣已經表現出有暴力的行為,這個時候最主要的就是要看,家長們如何去教育他們,以下就是防止孩子有暴力行為的方法。
第1招:鼓勵
寶寶想引起別人的注意,這是寶寶展示自己表現欲,想得到別人認可的表現,這是好的現象,爸爸媽媽一定要加以引導。平時對寶寶要多關心多交流,時刻注意寶寶的想法,在和寶寶交流的時候切忌心不在焉,有時候你的一個眼神可能就在寶寶的心中留下陰影。對寶寶要適時的鼓勵,你的一個掌聲、一個加油聲,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其實非常重要!
第2招:教導
千萬不要讓寶寶看一些“暴力片”,寶寶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對世界的認識就是從模仿開始的。幫寶寶選擇一些健康的動畫片來看,爸爸媽媽可以陪著寶寶一邊看動畫片,一邊給他講,讓他區分好人和壞人,為什么是好人,為什么是壞人。什么行為是好的,什么行為是不好的,也都要告訴寶寶。
第3招:培養
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好時,爸爸媽媽千萬不可忽視。良好的語言氛圍是寶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爸爸媽媽平時要多用平和溫柔的語言和寶寶交流,盡量為他提供語言表達和申辯的機會。多鼓勵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意愿和需求,鼓勵寶寶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讓寶寶體會到用語言表達的效果和樂趣。
第4招:引導
不要慣著寶寶。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對寶寶的過分溺愛都是造成寶寶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的暴力行為的原因。
現在的寶寶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很多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愛就成了一種無原則的溺愛,許多爸爸媽媽對寶寶的一些過分行為一味地遷就,這是不可取的,應當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寶寶加以引導,對于寶寶的一些不是很過分的要求,可以選擇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使寶寶對剛才的要求失去興趣。
而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一味地滿足寶寶的心理,這樣只會增強寶寶的嬌氣,要讓寶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是非對錯,無原則地溺愛寶寶,只會對寶寶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價值當然是希望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長,但是很多時候在生活當中,卻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所以在通過以上的內容介紹和了解之后,那么就希望父母樂于關注孩子的這些日常現象,引導孩子改掉這樣的行為。
推薦閱讀:溺愛的孩子難成大器
下一篇:孩子容易焦躁 先了解根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打罵兒童會造成怎樣的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