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對于孩子的教育真的是一門學問,重不得輕不得,因為處于孩子時期的人的心理狀況最為波動不安。面對行為慢吞吞的孩子家長也是撓頭,也不算什么大錯但耽誤時間看著真是著急。今天的文章就教家長如何應對慢孩子們的心理進行教育。
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表示,孩子磨蹭一般來講有三個原因,一是天生的性子慢;二是孩子不喜歡做某件事情,故意磨蹭;三是家長沒有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給孩子制定合適的行為規則。
家長要正確對待和認識孩子的"磨蹭",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磨蹭,大多時候都會認為是孩子的原因,而沒有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于是對孩子大吼大叫,結果孩子不僅不會快,反而更加磨蹭。
其實,孩子的磨蹭與孩子本身沒有直接的關系,關鍵是家長的看法和做法。教育和改變自己,才是最高境界的家庭教育。
對于天生慢性子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接納,尊重孩子的慢節奏,因為天生的性格很難改變。如果強行讓孩子跟上家長的節奏,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而沒有自信是比磨蹭更可怕的結果。
對于孩子不喜歡做某件事情而磨蹭,需要家長有同情心,理解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做這件事情。對于有些不喜歡的事情,孩子可以選擇不做。對于孩子不喜歡卻必須做的事情,則需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制定一定的規則。
那么,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培養孩子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又該制定什么樣的規則呢?
第一,與孩子協商制定作息時間,養成專時專用的習慣。以早起上學為例,以固定的出家門的時間為節點,家長可以先觀察,看由孩子自己完成洗漱、穿衣、吃飯,需要多長的時間。如果孩子需要半個小時,則提前半個小時叫醒孩子。在執行的過程中,孩子完成得很好,需要及時鼓勵,形成良性循環;孩子沒有完成好,再接著尋找原因。
第二,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后果,養成負責任的習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磨蹭,一邊嘮叨抱怨,一邊幫助孩子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整理書包、穿衣服等。家長的這些不忍心,日積月累,使得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議讓孩子遲到幾次,被老師批評幾次,讓孩子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
第二,獎懲結合,養成學習有效率的習慣。比如,晚上的作息時間可以和孩子商量,分為吃飯、做作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洗漱睡覺等幾個階段。在做作業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兩個時間段上實行獎勵和適當懲罰。
孩子的一些性格習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都是對周圍人的模仿或影響。以家長先從自身找原因,是不是自己身上有不珍惜時間的因素。其次,對于錯誤的糾正也要既有力度又有原則,自己也要做到,這樣的糾正做法才是最有效果的。
推薦閱讀:如何應對調皮的寶寶
下一篇:如何應對兒童心理障礙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搞破壞的孩子出于什么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