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家長對孩子喜歡惡作劇的行為和習慣,感到非常的苦惱。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幫助孩子解決?其實,孩子惡作劇也有一定心理動機的,或許是因為吸引家長注意力,也或許是在表達不滿,所以家長需要分情況看待。下面,就來看看孩子喜歡惡作劇該怎么辦?
要認真分析惡作劇的動機,注意區別對待。孩子惡作劇的動機有所不同,有的是對家長未滿足其要求的報復,有的是出于對事物的好奇,也有的是認識上的局限,等等。
一個星期天,寶寶的媽媽有事要去同事家。寶寶纏著要一同去。媽媽因為路遠而把寶寶留在家里。回來后,家里卻不見了寶寶。媽媽屋里屋外、樓上樓下地邊喊邊找,驚動了鄰居的爺爺奶奶,大伙一起找呀、喊呀,可就是不見寶寶的蹤影。而當媽媽心急如焚,精疲力盡時,寶寶卻若無其事地從大衣櫥里走了出來,看著大伙哈哈大笑。
寶寶的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惡作劇,諸如此類的還有把水倒在火爐里澆滅爐火;故意把大人關在門外而不開門等等也都是惡作劇行為。
對待這種行為家長一般有這樣幾種做法:
1、是惱怒訓斥,體罰痛打。家長不問緣由不論場合,聲色俱厲,嚴辭呵斥,甚至拳腳相加,讓孩子飽受皮肉之苦。
2、是溺愛袒護,輕描淡寫。家長明知孩子的做法不對,可是卻以孩子還小,大了自會好為理由不做批評教育,只想息事寧人地告訴孩子“不要再這樣”了事。
3、是不認真對待,甚至曲解夸贊。有些孩子惡作劇的對象是別人,因此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點子多”,“機智能干”,而把它作為一件好事加以夸耀。
4、是探尋原因,批評引導。對孩子的惡作劇家長既不護短,也不粗暴處理,而是探尋其行為的緣由,指出其作法的錯誤或不妥處,引導孩子提高認識,改正錯誤。
顯然,前三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第四種。
當孩子出現惡作劇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訓斥或者是通過體罰的方式去責怪他,因為這種方法不僅起不到解決的功效,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逆反心理,尋找孩子惡作劇的根源,正確應對解決。
推薦閱讀:三步成就一個感恩的孩子
下一篇:化解兒童心理問題的妙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怎樣應對寶寶的壞脾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