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朋友家玩的時候,或者在公園里遇到小孩子,覺得很可愛,想要伸手去抱的時候,孩子卻一下子躲開了,這樣自己就會顯得很尷尬。從兒童心理來看,并不是孩子討厭你,而是孩子開始害羞,對待生人會不想接觸。只要有陌生人想要碰孩子的話, 孩子就會躲開,甚至哭泣,讓很多人都不明白,而且會很不舒服。
其實,在孩子有了自主意識的階段,他們就會開始認人,如果不是自己熟悉的人可能就會排斥。依照心理發展來看,5~6歲之間是人生正常的“害羞期”,這期間的孩子多半不習慣和陌生人獨處,也不喜歡和陌生人溝通、交流。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才會慢慢克服害羞。
這個時候,家長要給孩子多一點的時間適應。如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陌生人”時,可以對陌生人微笑,并且主動和陌生人打招呼,讓孩子慢慢放下戒備心,讓孩子認識到“陌生人”是值得信任的。過后,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個“陌生人”是誰,是干什么的,跟我們的關系怎樣,以后見到他,我們應該怎么做等。做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對事物的認識有個漸
要讓孩子盡快從這個敏感的階段中走出來,就要讓孩子自己開始學會認知。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認知,可以通過玩游戲和講故事等形式。如通過游戲老鷹抓小雞、圍圈跳舞等,讓孩子理解老師和孩子間的關系、孩子與孩子之間的關系等。
孩子本來就是依賴心理比較強的,他們對待陌生的環境或者陌生的人會比較敏感,會開始排斥,這個時候的家長不應該訓斥孩子,不理解孩子,那是孩子覺得不安全的表現。家長要學會幫助孩子從這個困境中走出來。如果孩子一直這個狀態走下去,很可能就會變成一個害羞的孩子。家長要讓孩子多和其他人接觸,讓孩子開始熟悉這樣的環境。
相關閱讀:小心以下四個因素毀掉寶寶的心理健康
下一篇:為什么我們的孩子會有心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喜歡的顏色有什么寓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