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的情感教育與理性教育失衡,瑩瑩們很像個“小大人”,他們認真、嚴格,不輕易暴露出弱點和“情緒化”行為。
而實際上,孩子的情感教育與理性教育失衡,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同的層面,可以比喻為頑皮的孩子和嚴厲的長者。頑皮的孩子是人在內心中最自然的天性,是自由的、不受約束的、任性而活潑的,很多時候是不講道理的,就像是一頭無人馴服的小野馬;嚴厲的長者代表著理性和規范,是父母和社會要求的化身。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與肯定,會努力按照父母的愿望行事,逐漸地把父母和社會的要求轉化為對自己的要求,當然這也是每個孩子的成長任務。但是二者的關系應該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趨向平衡,如果提前跨越必經的心理成長階段,就如同“拔苗助長”一樣,終歸要在此后的歷程中“補課”,重新退化到“兒童期”。
孩子的情感教育與理性教育失衡,健康的人應該是感性與理性平衡的人。完全理性無疑像一部機器,沒有色彩;放縱情緒不加控制也會墮落為動物,沒有教化。在適當的時候,允許頑皮的天性出來活動活動筋骨,就像讓野馬撒撒歡兒,放放風,再慢慢地尋找時機馴服它。如果一味地用韁繩緊緊地拴著,總有一天它會成為脫韁的野馬,恣意妄為,不可收拾。
交還給孩子自然態下的天性,孩子的情感教育與理性教育失衡,給一份空間讓那個頑皮的天性得以釋放,然后教他們學會適當地駕馭這個頑皮天性,這就是情緒教育的含義和作用,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而過分中規中矩的“好孩子”更需要彌補情感教育的缺環。
下一篇:孩子“上竄下跳”別亂阻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什么小寶寶怕生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