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經常找問題,學會獨立思考
分類: 兒童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0-06
閱讀 :369
1 智慧,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思考,是智慧的源泉。一個人如果不會獨立思考,永遠都只能走在別人后面,依靠著別人做事。
智慧,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思考,是智慧的源泉。一個人如果不會獨立思考,永遠都只能走在別人后面,依靠著別人做事。
有時候,孩子們實在是太不愛思考了。每次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他們總是想都不想就跑去問別人,然后就按別人的做法做了,也不考慮為什么要這么做。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毛病,一定要提醒孩子改正,否則孩子可能會發展成一個人云亦云的人。只有善于獨立思考的人,才有可能取得卓越非凡的成就。
德國數學家高斯,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在歷史上影響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并列,有"數學王子"之稱。
高斯非常善于思考,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在他小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高斯的父親是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都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3歲時,有一次當爸爸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后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驚得目瞪口呆。
小高斯10歲時,有一次他的數學老師讓他們全班解答一道習題:計算出"1+2+3+4……+100=?"的答案。這個題目在今天早已家喻戶曉了,可是在那個時候、那個場合,對于一群小學生來說,還真不容易。要算出這么長的算術題耗時不少,孩子們都想爭取第一個把它算出來,立刻在草稿紙上做了起來。
只有小高斯還沒有開始動手,不是想偷懶,也不是發呆,他在想,難道一定得經過這么復雜的計算過程嗎?從客觀上說,他在進行思維的謀劃,謀劃的目的是要尋找一種能夠提高思維效率的策略,這個過程花去了相當于其他同學進行加法計算的二分之一的時間。這時候,老師看見了他,走上前來問他怎么了,為何還不開始計算。小高斯說他已經知道答案了,是5050。老師十分詫異,問他是否提前做過這道題。高斯于是告訴老師,他通過觀察發現這一組數字中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這樣的等式一共有50個,因此這道題可以化簡為"101×50=5050"。
"真是太精彩了!"老師贊揚地說。
這種"精彩"并不取決于孩子的智商。事實上,小學生的智力與學業成就的相關系數只有0.21,它應該取決于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