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理論上講,每一個稍微懂點學或是教育學的人都清楚,我們不應該由于孩子一次、兩次的考試失敗,就影響到生活中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就影響到給孩子的愛;而是應該堅持不受影響地繼續信任孩子、關注孩子和支持孩子。
這些理念都非常好,可惜問題的關鍵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畢竟我們既不是得道高深的神仙,也不是標準化的計算機程序。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存在著一大堆不如意的“實然”世界,而不是一個被各種“應該”和“必須”規范好的“應然”天堂。
很多教育專家都提醒過家長,不要將孩子的成績視作保持自己面子的工具。但這又是實實在在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因為我們都會習慣性地把自己關注的那個人的事情,一定程度上看成是自己的事情。這就好比太太們會因為先生的加薪升職而激動,而老公們也會因為太太被人夸獎漂亮而忘形。這些表現背后的機制,都與家長們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績,考進好大學是一樣的——因為“我的丈夫/老婆/孩子”是“我”的一部分,他們好,就是“部分的我”好,他們糟,就是“部分的我”糟,我又怎能不為他們的事情著急呢?
精神分析說:理想的親密關系,需要雙方在各自擁有獨立人格的基礎上享受彼此的依戀。如此的理想狀態,在成人的伴侶關系中都難以尋覓,又如何能在原本就不那么平等的父母——子女關系中保持活力?
太多的家長都習慣了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不懂事的,不知道今天的努力和明天的幸福之間具有那些重要的關系。所以,只是硬生生地勸誡他們不要為了孩子的成績太著急,他們又怎么能夠聽得進去?
但其實呢?孩子們真的不知道嗎?
去看看兩三歲的小孩子,剛剛學會走路,就會急不可耐地想要超越身旁的小朋友。看到有哪個娃娃跑得比自己快,急的小臉紅鼓鼓的,趕忙使勁全力去追去趕。打敗別人、在競爭中獲勝,這種勝出的快感連幼兒園的小不點兒都知道,何況是上了學懂了道理的大孩子們呢?而每當最終的成績公布,知道了自己在團隊里大概是個什么水平,如果成績不好,遠遠地落在了別人的后面,孩子們自己會不著急嗎?
一定會的。
&nb 1
下一篇:畢業后的路 我該怎么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學生插嘴”而喝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