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愛打小報告,不知道這種愛打小報告的行為是不是孩子心理上有問題,家長們都感覺很苦惱。心理專家認為,孩子愛打小報告的行為,實際上是兒童、青少年社會化不足的表現(xiàn)。具體來講就是:
孩子愛打小報告的心理一、不管別人做了什么事,對他不利的還是與他毫無關系的,只要他看不慣,認為違反了社會規(guī)范,就不能給予理解,更不能包容,頻繁地指責,習慣性地向上反映,直到他看不見這種事再發(fā)生。
孩子愛打小報告的心理二、由于打小報告的行為不被大多數(shù)同齡人認可,嚴重影響了當事人與他人的社會交往,所以當事人沒有同齡朋友。
孩子愛打小報告的心理三、看不到好處就不主動幫助別人,非常講究眼前的“實惠”,不能吃虧。他們比較自私,缺乏同情心和奉獻精神,從不會做無名英雄。
孩子愛打小報告的心理四、如果做了什么不好的事,若是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就不會感到后悔或難過,很少有內(nèi)疚和自責的心理體驗。
孩子愛打小報告的心理五、對朋友淡漠,很少關心朋友的冷暖,不能分享朋友的幸福和快樂,對朋友的成功不能主動祝賀,嫉妒心很重。
孩子愛打小報告的心理六、做事多是循規(guī)蹈矩、謹小慎微,工作、學習兢兢業(yè)業(yè),不越雷池半步。但偶爾也會做出一些不太嚴重的違反社會規(guī)范或校規(guī)、校紀的事。多數(shù)情況下,上面6條不會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人身上,但是在第一至第五條當中,只要任何一條比較突出,都可以考慮是社會化不足的問題。
人的社會化經(jīng)驗是在參與了大量的社會交往活動之后,一點一點豐富起來的。社會化不足,在幼兒園兒童、小學生中非常多見,女孩明顯多于男孩。隨著年齡的增長,同齡人之間的相互交流,社會化的認識增多,到初中、高中時,社會化不足的問題會越來越少,成年時往往已經(jīng)不成為問題了(但這并不排除成年人存在其他形式的社會化不足問題)。社會化不足是從童年時逐步發(fā)展,并被不斷強化,最后固定下來的一種心理行為,與成長環(huán)境緊密相關。兒童、青少年應多與同齡人交往,家長要教育他們有同情心,理解、包容他人,學會處理與朋友間發(fā)生的矛盾,不要依賴他人或告狀。
下一篇:父母應懂些兒童心理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精神障礙的類型以及特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