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家庭風氣既是進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條件,它本身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如果說孩子是一顆種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圍便是空氣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圍,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怎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是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一、密切家庭成員的關系,維護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決定了家庭心理氛圍和家庭的穩定程度。現代家庭中的親子關系既是長輩和晚輩的關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關系,從前者看,父母要愛子女,關心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樹立信心。子女對父母要尊重和愛戴。從后者看,父母與子女之間應平等,相互尊重,特別是父母應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間更應相互理解,共同承擔家務和教育子女的責任。家庭人際關系的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員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沖突,使家庭成員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二、重視親子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許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疏于和子女交流,而兩代人之間價值觀、個性等方面的差異,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閡,只有雙方經常溝通交流,才能縮短距離,增加共同語言。因此,除一般的日常接觸外,父母還應有目的地和孩子溝通交流,如安排家務勞動、重大決策征求或采納孩子的合理建議、選擇好書好節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聽孩子說說學校的事情、幫助他們面對挫折克服困難、親子共同出游培活情趣豐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時時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一員,樂意與父母溝通。
三、調整,對孩子期望適中。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是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但脫離孩子實際水平的過高期望,會造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種高壓狀態,一旦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罵,影響家庭和諧的氛圍。因此父母應實事求是地調整對孩子的期望,為孩子的幸福成長著想。
四、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提高文化素質。未來的家庭是學習型家庭,父母不斷學習文化知識,不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而且這種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也為孩子樹立了榜樣。
(2)提高心理素質。父母心理素質對家庭心理氛圍影響極大。當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長中遇到困難時,父母情緒穩定、積極樂觀、對家庭有責任感、對孩子有信心,實際上就已經為孩子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家庭氛圍。
(3)提高思想品德素質。心理學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斷和價值定向方面,父母與子女的相關系數為0.55。孩子思想品德素質正處于形成時期,可塑性強,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對孩子影響非常深刻。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你怎樣穿衣服,怎樣和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其他人,你怎樣表現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些對兒童都有很大的意義。”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舉止,會深深感染孩子,從而促使家庭氛圍積極向上。
下一篇:教育孩子要明智不可譏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必看:揍孩子3大技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