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現代社會中,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真的是越來越多了,不光是抑郁癥,就連強迫癥也是經常出現的心理疾病。那么,想要治療這種疾病就需要找到病因在哪里,下面就請相關的專業人士來為大家解析一下強迫癥的病因。
1 早年不良的社會家庭環境。
青春期及其之前階段是個體人格特征和價值系統形成發展的關鍵階段。家庭是個體接觸最多的客體環境之一,孩子與父母建立和諧正常的互動關系,接受人格成長所需的情感養育,個體則健康發展。而強迫癥患者的父母采用否認、拒絕和缺少情感交流等教育方式,具有過度嚴厲、缺乏溫暖、對孩子期望值高、不鼓勵孩子獨立發展等特點。
2 強大的超我力量
超我源自于弗洛伊德的意識結構。也被稱之為控制或壓抑個體行為的那股潛在的力量。早期經歷中,個體力量微弱,他們在被動服從權威中壓抑原欲和自主愿望,形成強大超我。強迫癥狀是超我力量和壓抑情結斗爭的外顯表現。
3 極度不安全感支配下的追求完美個性
在家庭暴力等惡劣親子關系中,強迫癥患者形成嚴重的退縮性格和不安全感。他們受駕馭外界關系的失控感折磨。他們盡量做好生活的每個細節,以求避免“懲罰”。最終,個體形成極度不安全感支配下的追求完美的個性結構。面對刺激反應,患者追求完美的病態性格引導他們一步步鉆進惡性循環的強迫怪圈。即使在心理咨詢和治療中,強迫癥來訪者追求完美的個性結構也是咨詢的“阻抗”之一,來訪者執著于自已的強迫怪圈、固執于強迫癥狀,實際上,“強迫癥狀”越反抗越強迫。
當然,強迫癥也不光是不利的病癥,還有一些比較積極的表現,比如說當自己想要吃喝玩樂的時候,這種強迫癥就會強迫自己為了美好的生活去奮斗,不要浪費一切時間。這種積極地強迫癥還是有好處的,不過,畢竟強迫癥還是一種疾病,還是需要治療。
下一篇:強迫癥最實用的心理療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有八種表現可能患上強迫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