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強迫癥是一種以自我強迫為特征的精神疾病,是神經官能癥(現稱神經癥)的一種類型,據國外報道,在一般人口中占0.05%~1%,據我國調查,在神經癥專科門診中約占12%(長沙,1989年)。在普通人群里,有20%-60%的人曾有過強迫癥狀。男性與女性患病無明顯差異。
由上可見,強迫癥并不是罕見病,近年來國內外對此病的研究正日益重視。在精神疾病中,強迫癥是最使病人感到痛苦的疾病之一,其原因有三:一是對于疾病性質的誤解,錯誤地認為既然造成這樣的痛苦,疾病必然很嚴重;二是疾病本身的癥狀及特點必然造成的結果;三是疾病比較頑固,治療頗為棘手,以致病人處于成年累月的病魔折磨之中。由于強迫癥病人感到患病的痛苦,希望早日擺脫病魔的困擾,又由于強迫性格所決定,病人在門診中總是希望讓醫生多多了解他們的病情,因此敘述時不厭其詳,而且會提出許多問題希望醫生回答,但限于門診的時間條件有限,醫生的回答通常是難以滿足病人的要求的。相信通過全面閱讀本書,一定會對自己所患強迫癥的疾病性質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在醫生指導下,一邊依靠藥物的效果,一邊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使自己更快地離開病痛的陰影,走上心理健康之路。
強迫癥在傳統認識上是屬于功能性精神疾病,也就是說疾病癥狀是由于腦功能紊亂所引起的,沒有肯定的腦拼的陰影,走上心理健康之路。
強迫癥在傳統認識上是屬于功能性精神疾病,也就是說疾病癥狀是由于腦功能紊亂所引起的,沒有肯定的腦器質性基礎。但近些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發現強迫癥的病因并不是像過去人們所認為的那樣簡單,而是與很多因素有著聯系,已經有證明的如:遺傳、環境、心理基礎、性格等,并發現一部分病人有腦病理及腦生理改變,但這些因素與強迫癥發病尚沒有肯定性關系,只能說?強迫癥與性格
強迫癥與性格有較密切關系,甚至有人認為:在精神疾病中,沒有一種疾病其發生與病前性格的關系像強迫癥那樣明顯。很多調查都發現強迫癥病人的病前性格具有相當類同的特征,并稱之為強迫人格(或強迫性格),過去有稱為精神衰弱(與神經衰弱非同義詞),強迫人格具有下列特征:
決定事情之前,經常猶豫不決,反復思索,長久無結果地窮思極慮。
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無缺,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對一切細節沒有作㈩特別考慮之前,不肯隨便處理一件事情。因此,對任何事情都顯得特別仔細和認真。
.不合理地堅持別人也要嚴格地按照他的方式行事,對別人做事不放心,因此常成為嚴格的父母和專制的主人。
.常有不安全感,處世辦事惟恐疏忽和出差錯,經常需要檢查自己的行動是否正確,也不信任自己的記憶,需要做各種記錄,見醫生時,通常帶著許多不同的便條,為了不放過任何一件“要事”,在便條中常贅述自己的體驗和疑問。
.拘泥細節,甚至生活小節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規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日常用品,如衣服、飾品、書籍、家具等都必須妥放在特有的位置上,一般多具有幾何學的整齊性和對稱性;被褥等都折疊得整整齊齊,安放位置固定不變。如果一旦發現有人移動或坐在其折疊整齊的床邊,就會感到十分痛苦或怒不可遏。
.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滿足的體驗,經常感到處處有不周、不足之處,從而產生悔恨和內疚心情。
.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墨守成規,一絲不茍,難以通融,顯得固執,靈活性差。由于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過高要求,因此當這些要求不能或難于完成時,就會感到極大的焦慮。所謂“晉級性神經癥”就是在具有這類人格特征的人,當任務增加或職位提高時,一時不能適應新環境而發生的情緒紊亂狀態。
但并不是每個強迫人格的人都具備以上特點,也不是每個強迫癥病人都有強迫人格基礎。據調查有16%-36%的強迫癥病人沒有強迫人格。
這里還要注意不要“擴大打擊面”,不要把平時對自己要求嚴格及比較仔細的人,或者一時對某些事情表現特別認真的人,認為是強迫性格,例如財務人員接觸鈔票時會反復驗點,防止數字搞錯或混入假鈔,這些行為有利于減少差錯及提高效率,是他們忠于職守的表現。
下一篇:強迫癥的伴隨癥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當心學生被“壓”出強迫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