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整日反復洗手,出門后總是懷疑是否關好門窗,一些事情總是不由自主地在腦海里反復出現……強迫癥患者如今有了新的治療希望。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發表了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馮國平教授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強迫癥生理機制,該項研究可能在未來催生出治療強迫癥的新藥。
作為一種神經癥,強迫癥的癥狀特點就是自我強迫,而病人卻又無法控制。盡管一些藥物能緩解強迫癥,但科學家一直沒有探明該病背后的深層機制。
馮國平教授所在的研究小組從小鼠身上發現了強迫癥的關鍵奧秘。科研人員偶然發現在去除了一種名叫Sapap3的基因后,小鼠居然出現類似人類強迫癥的行為——反復抓自己的臉,直到毛皮破損流血,還無法停止,同時還顯得特別焦躁不安。
對于這一有趣的變化,馮國平解釋說,Sapap3基因不可或缺,沒了它,一些信息傳導就會出現“一邊倒”。比如,正常情況下,小鼠感覺臉臟了,抓幾下就會感到干凈,但一旦沒有Sapap3,“臉干凈”的信息怎么也傳不回大腦,于是小鼠就會不停地重復一個動作,始終“抓狂”,沒有盡頭。
下一篇:強迫癥的心理調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強迫癥像感冒一樣是普通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