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知多少
分類: 強迫癥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15
閱讀 :427
近來,"強迫癥"一詞仿佛特別火似的,好多人一提起心理疾病便會對"強迫癥"侃侃而談;甚至有些人還喜歡往自己身上"貼標簽",一進咨詢室便聲稱自己有強迫癥,但仔細探究,常可知其對此一知半解,問題也并非象其想象的那么嚴重。
究竟強迫癥是怎么一回事呢?待我細細為你道來,希望讀此篇之后,您不再只是知道"強迫癥"這個名詞。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強迫行為,如最常見的有離家后忽然折回去看看門鎖好了沒有,老是洗手等,但是,當這類呆板、機械的行為保持長時間而且嚴重造成適應不良時,便應考慮是否是病理現象,即是否患了強迫癥――一種較常見的神經官能癥。
強迫癥通常是自己覺察出來的,在此介紹幾個判斷的維度,但請大家千萬不要盲目地對號入座,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首先,看看自己是否有強迫的思想和觀念,是否常窮思竭慮地持久、重復、無法自控地去想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如不停地回想電影或電視中的某個情節,腦中不由自主地唱歌,重復某人的一段話,出現希奇古怪的念頭如"地球為什么是圓的"、"人為什么要活著"等等。
當然患者只是簡單地重復這些問題,而并非理智地去思考。
此外,總把注意力放在細枝末節上,緊張不已,而把關鍵要置若罔聞,以至無法完成任務。
當然,強迫癥主要還是體現在可見的、不由自主的重復的強迫性行為上,如反復地玩弄手指,反復搖頭;反復地核對自己的作業,檢查攜帶之物;對破舊的或毫無感情價值的東西也決不放棄;強迫自己每天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搞清潔衛生;強迫性的偷盜,不偷點什么就會感到十分的焦慮;優柔寡斷,總借故拖延、回避,常會表現出強迫性的猶豫不決,如買東西時買了紅的覺得白的好,拿了白的又覺得不如紅的,如此反復總也不放心作決定;總刻意地追求完美,結果把事情搞砸,如積極組織一次郊游,卻嚴格要求每個人按照安排的幾分幾秒統一行動,弄得大家疲憊不堪,不歡而散。
當你發現自己經常有上述多種強迫觀念行為時,請千萬不要過分地擔心和焦慮,這是治療強迫癥最忌諱的,請相信你一定能靠自己的力量來克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