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對話現場
新學期開學不久,某中學初三女生因學習成績下降,老師將其調至教室最后一排就座,該生想不通服毒,經搶救脫險。 (楚天金報2003年9月19日第24版報道)
學習緊張、競爭激烈……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初不諳世事的孩子也開始感受到壓力、挫折。對此一些孩子極端地選擇了逃避,發人深省。昨日,武昌糧道街中學分校的十余名學生、家長聚集一堂,就“壓力”問題說起了他們的想法。
壓力多來自學業競爭學生:年級越高,壓力越重
丁如駿(女,初二):我的壓力主要來自自己,爸媽平常倒是很少給我壓力。比如說,我把分數看得很重,每次一考完,大家就忙著對答案,我哪里錯了,心里就會計較半天。考差了、排名下降了,我就覺得壓力好大。
朱慕楓(男,初二):我覺得我的壓力主要來自父母和同學。我晚上做完作業,喜歡看些課外書籍,爸媽就會說我;我考試沒考好,有的同學會私下議論:“看,沒考好吧,肯定是驕傲了。”
甘璐(女,初二):學習壓力并不是我最大的壓力,綜合素質提不高是我最擔心的,因為我沒有什么特長,所以每次填表看到特長這一欄時,我就覺得自己很沒用。
黃怡青(女,初二):周末寫完作業,爸媽總要我做輔導書上的習題,他們說,別人都在上輔導班,你沒上,應該自己多花點時間學習。可我覺得周末應該休息一下。
蔡雙(女,初二):我的壓力主要來自所處環境的影響。比如別的同學們對時間都抓得很緊,下課也在做作業,我雖不主張這樣,但如果不學心里就不踏實。
黃非涵(男,初一):我剛上初一,還沒覺得有多大壓力。我每天都要訂計劃:每天晚上,先學一會兒《新概念英語》,再開始做作業,而且一定會在定好的時間內完成。我覺得,高年級學生就是時間不夠用,如果時間安排合理,能從容地把事做完,壓力就不會那么大。
朱澤凡(男,初一):我上小學時壓力很大,從三年級開始,我就在外培優,最多的時候要同時參加五個班的培優課。另外,媽媽喜歡拿成績好的同學和我比較,這樣一比壓力就更大了。
歐陽倩云(女,初一):我覺得壓力主要來自競爭。有時沒考好,回家受到家長責備,壓力就產生了。
家長:我們壓力也不小
朱澤凡的媽媽:今天是談孩子的壓力,但是家長的壓力比孩子還大,因為孩子畢竟還小。我兒子的年齡在班上同學中偏小,因此我才這么擔心他今后不出眾,也才會同時讓兒子上五個培優班。兒子有時恨我,這我知道,有時看到他偷偷寫在紙條上發泄的條子,看得我心里難受。
(談到這里,在座的眾家長不免一陣唏噓。的確,社會上不少聲音總把孩子的負擔歸結為家長的原因,但是對于家長們的壓力,又有誰為他們減壓呢?)
黃非涵的爸爸:從初一開始,我就接手管兒子,他上初一,我也開始重上一次初一,每天跟著課本的進度輔導孩子。此外,我還要干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壓力真的不小。消極逃避不可取
談到楚天金報不久前報道的某中學初三女生因學習成績下降,老師將其安排至最后一排就座,于是服毒的事情,學生和家長們感慨不已。
學生:選擇放棄太不值
丁如駿:我能想像得出她的心態,那一定是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畢業班的生活很苦很單調。在這種情況下,再受到打擊,便有了消極的行為。
但我覺得這種行為太不負責,有了問題應該想辦法面對。另外,我覺得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不要老責備、加壓,還是要安慰一下孩子。
朱慕楓:我覺得這種行為很不值得,也說明這學生承受能力差,有什么事想不開的呢?學習是學生的天職,苦每個人都有。應想到“苦盡甘來”的道理,把畢業一年熬過來了,無論進到一個什么學校,自己再努力就行了。
甘璐:我也覺得這種行為值得深思,學生自己要注意調整心態,特別是不要太計較分數、名次,也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太高,只要你在努力就可以了。另外老師和家長也要注意教育方法,對一些自尊心特別強的孩子,不要說一些刺激他們的話,理解萬歲。
黃怡青:這些的中學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父母不負責任。他們這樣輕率地放棄自己,他們的父母該有多傷心呀。哪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也許方法不一定得當。
蔡雙:她的行為不明智,其實解決壓力的方法很多。面對壓力,什么措施也不采取就選擇放棄,太可惜了。
家長:望子成龍,無形中給孩子添壓力
毆陽倩云的媽媽:在平時的教育中,我說得最多的就是學習問題,提醒她努力學習,上課認真聽講,不要偏科,應該全面發展。現在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我始終認為對于孩子,學習應該擺在第一。
對于有些孩子跳樓等過激行為,我認為家長要負一半的責任,家長要學會給孩子緩解壓力。
丁如駿的媽媽:我沒有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很少責怪她。女兒的壓力主要來自她自己。由于同學之間的競爭激烈,她的自尊心很強,因此她對自己的要求較嚴,壓力也隨之大了起來。
對于少部分學生的行為,我們做家長的感到痛惜,
深想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學生自身的承受力較弱外,還有家長、學校和社會等原因。
陳業成的爸爸:我想,我對孩子還是有一定壓力的,因為他較貪玩,我總是要求他好好學習。但這個社會,誰都有壓力。我認為能最終幫助孩子的還是他本人。
黃非涵的爸爸:每個孩子都會有壓力,這個問題不能逃避。比如當我的孩子沒考好時,家里難免不平靜,這會給他造成一定影響。但是我始終抱著一個看法,要給孩子壓力,但是不能給其帶來創傷。
朱澤凡的媽媽:兒子讀書早,總感覺他比其他孩子小,沒認為他有什么壓力。我對兒子的希望除了能上大學外,還希望他身心健康。那些等過激行為,就是平時家長沒有充分注意到孩子的問題。
如何減壓各有招學生:多是自行“解決”
丁如駿:我緩解壓力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說”,把煩惱、壓力、不愉快都說出來。比如吃飯時,我就會對爸媽抱怨。不過如果我考試考得太差了,我也不敢跟他們說,我會找好朋友尋求安慰。
朱慕楓:我覺得對付壓力的最好方法是將它轉變為快樂。很多同學覺得學習沒意思,我就當上課是玩。上語文課,我當是擴充課外知識;上數學課,我就搶著回答問題。盡量在每門功課上找樂趣,學習的壓力就會小許多。
甘璐:我現在已經不怕壓力了。克服壓力,自己要有幽默感,比如別人說我沒考好,我會反過來說:“你還沒我考得好呢。”
黃怡青:當我有壓力時,我會把它寫在一張紙上,然后扔掉,想像著煩惱也隨之而消失了。看一看描寫校園生活的小說和笑話,也是我排解壓力的好方法。
蔡雙:我煩時就愛玩電腦,媽媽很理解我,從不反對,等我心態平和些,就會自覺地回復到學習上。
朱澤凡:如果壓力是來自家長的,我就直接跟他們說我的心情,不管他們是否高興,有時,我會把抱怨的話寫在本子上給他們看。
家長:減壓從自我做起
毆陽倩云的媽媽:我認為減壓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在這次“面對面”活動之前,我總覺得女兒還小,還不需要和她多交流,但是今天聽了她的發言,我感到她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看來以后要多交流。此外,女兒從小就開始學跳舞,音樂是很好的釋壓方式,當孩子覺得煩躁不堪時不妨讓他多聽聽音樂。
丁如駿的媽媽:因為我的工作很忙,我們家就利用吃飯的時間交流,女兒的心里話都給我說,因此我也能經常開導和引導孩子。
黃非涵的爸爸:對于不少孩子總抱怨作業做不完的現象,應該要找找孩子自身的原因,是不是學習的效率不高,家長不要一味抱怨學校的作業布置多了。比如我要兒子每天都訂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計劃,按照計劃行事不僅效率高,也能養成良好習慣。此外,家長要讓孩子生活得快樂,我兒子喜歡打乒乓球,我雖然不喜歡但是為了他也去學,然后陪著兒子玩。
朱澤凡的媽媽:為孩子減壓,除了與其多溝通外,還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有時兒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我總對他說:“無論怎樣,你都是很棒的,都是爸媽心中的寶貝。”
[記者手記]大聲說出你的煩心事
金報記者趙莉、邵娟
為這次“面對面”活動作準備時,記者上網進行了資料收集。鍵入“中學生”關鍵詞后,竟然搜出53萬條中文新聞,在每個花季生命剎那間消逝的背后,多是這樣的原因:不堪壓力、不被理解。
此時,不想談論怪罪于誰。只是在想,在這些“不堪壓力”、“不被理解”的孩子郁悶之時,其中有多少人選擇過心靈自救?
在昨日的“面對面”現場,朱澤凡的媽媽說得好,子女還有什么話不能同父母談?盡管父母也許嚴厲了些,但在父母眼中,孩子是永遠的寶啊。蔡雙同學也說:你就是忍無可忍,找父母大哭大鬧一場也好,自我放棄太不值得。
人是情感動物,需要交流,在一個自我封閉的世界里,人不可能活得健康快樂。孩子們也說了,心里有事,若只是悶著想,想不開,別的壓力就又會接踵而來,又開始悶想。于是,郁悶疊加,噩夢就開始了。
所以,我們想說,心情郁悶時,不妨大聲說出來,向你的家人、老師、朋友,甚至錄音機和鏡子,將消化不了的東西傾吐出來,身心也許會暢快些。當然,這話,不僅是對孩子們說的。
>>>
下一篇:高考如何超常發揮--從拳王阿里的故事講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獨特的“情緒認知療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