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新華網貴陽6月21日電(記者 石新榮)針對部分大學生存在的健康問題,貴州民族學院社會發展學院講師楊勝勇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加強大學生適應能力的培養,提高其挫折容忍力。
他說,適應能力是個體面對新的或變化了的環境,內部狀態與外界環境保持一種動態平衡的能力。大學生由中學到大學面臨著一連串的適應問題,包括自己角色的變化、人際關系的變化,學習生活環境的變化。因此要幫助大學生學會全面接受自己,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變化了的環境,主動積極地調整與環境的不適應行為,使自己潛能得以發揮。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對于大學生來說,要體驗到挫折是常有的事。有些大學生一旦受挫,因無思想準備,便難以承受,心灰意冷,不思進取,甚至自我摧殘,攻擊他人、社會,甚至出現極端的行為,這些是大學生挫折容忍力較低的表現。
楊勝勇認為,要教育大學生正確對待挫折,樹立“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觀點。同時,指導他們對待挫折進行正確的歸因,分析目標無法實現的客觀原因,盡量學會把失敗歸因于個人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如個人努力不夠等。學會多種挫折適應方式,不消沉、不退縮等。
楊勝勇指出,“眼高手低”是大學生中存在的普遍現象,需要引導其根據主客觀條件確立適度的抱負水平,增加自知之明。只有對自己的能力有適當估計,才能避免欲速不達帶來的挫折感,增強自信心。(完)(來源:新華網)
>>>下一篇:誰來為“酷”買單?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調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大困擾導致大學生心理障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