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成長心理 > 青春期心理

青春期心理

職務犯罪心理研究

分類: 青春期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8-31

閱讀 :340

彭清燕

(湖南吉首大學 師范學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 :  職務犯罪是在病態支配下所進行的行為 。通過對職務犯罪的病變進行的病理學研究 ,認為職務犯罪系二因致病 。在內因方面 ,需要偏離導致職務犯罪者對官職 、財富與“美色”的病態追求 ,動機偏離導致職務犯罪行為人對“奮斗目標”產生瘋狂的“熱情”;在外因方面 ,社會因素是職務犯罪的媒化劑 。職務犯罪的主要病態類型包括精神壓抑癥 、勝利恐懼癥 、驕橫跋扈癥和奢侈癥 。并就此提出了職務犯罪的療法 。
關鍵詞 :  職務犯罪 ;需要偏離 ;動機偏離 ;病態類型 ;療法

中圖分類號 :  D F792 . 2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2  3933 ( 2004) 03  0142  04

  所謂職務犯罪 ,是指國家公職人員不履行職責 、不正確 履行職責或者利用職權謀取不法利益 ,妨害國家對職務行 為的管理活動 ,損害公眾對于政府的信賴感 ,依法應受刑事 處罰的行為的總稱1     。由概念我們可以用更通俗的語言來 概括職務犯罪的主要特征 ,即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職權以損 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為基礎的對權 、財 (物和金錢) 、色貪得無 厭的謀取 。精神分析專家弗洛伊德曾斷言貪得無厭的成年 人是一個病人2     。馬克思雖然從未提出過系統的精神病理 學 ,但他指出 ,異化是病態的一種形式 。每一個神經病 患者都是一種異化的結果 ,即某一種愛好 (例如 ,對金錢 、權 力 、女人等等的愛好) 漸漸地脫離這個人的全部的個性 ,從 而成為他的統治者 ,也成了他所服從的偶像 ,“他”成了自身 一部分欲望的奴隸3     。所以職務犯罪者欲壑難填從上 講是一種病態 。研究職務犯罪者的病理 ,提出職務犯 罪的療法 ,無疑對于控制和預防職務犯罪是一大膽而 又有益的嘗試 。
一 、職務犯罪的病理學原理 病理學是醫學科學中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和發病原理 的一門基礎性學科4      ,職務犯罪者的病變同樣需要進行病理學研究 。建立職務犯罪病理學理論有助于以該 基礎理論為指導 ,解剖職務犯罪病態 ,探尋控制及預防 職務犯罪之療法 。
(一) 病因 病因就是指破壞人體相對平衡狀態而引起發病的因素4.社會學家海德把行為的原因基本上劃分為兩 種 ,即內因和外因5。海德的觀點為我們研究行為的原因 提供了幫助 。筆者認為千變萬化的職務犯罪行為的致 病源 ,莫過兩條 : 一者 , 個體原因 , 即內因也 ; 二者 , 社會原 因 ,即外因也 。內外結合 ,病皆由此 。概而言之 ,謂職務犯 罪二因致病說 。
1 . 個體原因
職務犯罪者病變的個體原因 ,是其病變內因 ,主要 表現為個傾向 。個傾向性是決定一個人態度 和活動的傾向性 、選擇性 、積極性的誘因系統 。它是個性結 構中最活躍的因素 ,是人的的動力 ,一個人占優勢的心 理傾向 ,制約著他所有的活動和特征6     。彼得羅夫 斯基認為 ,個性是一種以需要 ——動機為核心組織的系統 , 周圍排列著各種各樣的個性品質的等級化的完整結構 。其中 ,核心組織的性質決定著個性的傾向性7。在職務犯罪過程中需要 ——動機同樣是個性的核心組織 。其中 ,需要偏離是職務犯罪的源泉 ,動機偏離是職務犯罪的直接動力 。
第一 ,需要偏離是職務犯罪的源泉 。
所謂需要是個體在生活中感到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傾向8。需要是人的活動源泉 ,是動機產生的最根本的基礎1。美國學家馬斯諾認為“人是 永遠有所要求的動物”9      ,指出需要具有無限性 。并把人類需要看成是一個組織系統 ,且按優勢出現的先后排成等級 。
扼要地說 ,這就是生理 、安全 、愛 、尊重和自我實現 ,可直觀表現為如下圖示 :


圖示顯示 ,當一種需要得到相當程度的滿足時 ,另一優勢需要就會出現 ,轉而支配意識生活 ,并成為行為組織的中心 。馬斯諾認為多數人基本上“遵循我們業已指出的那個順序”,然而也可能出現“需要層次的顛倒”。筆者認為馬斯諾的需要層次理論精辟地揭示了需要的動態過程 ,但還必須認識到人的需要作為一種基于現狀的要求 ,是一定歷史的產物 ,受到一定歷史的生產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制約 。在社會主義社會里 ,要求人的個性自覺地和社會環境維持平衡 。人的需要必須受社會的制約 ,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制度 來保障和執行需要結構 ; 需要結構必須服從社會的物質產品的分配狀況 ;需要的實現方式必須服從社會整體和群眾之間的關系和準則 。一句話 ,個體需要必須服從社會現實 基礎 。而當職務犯罪主體需要的內容和取得方式偏離社會現實基礎所產生的低級的 、畸形的 、層次顛倒的不合理需要 ,筆者將之稱之為需要偏離 。職務犯罪者諸如陳希同 、王寶森之流的犯罪無不源于與社會現實相背離的需要偏離 。它使個體內部形成不平衡狀態 ,繼而促使個體產生相應的動機 ,并且促使他去從事滿足需要偏離的行為活動 。需要偏離與社會要求背離的弧度越大 ,職務犯罪可能性就越高 ;需要偏離的強度越大 ,職務犯罪主體的犯罪活動就愈有力 ??梢哉f , 需要偏離導致職務犯罪者對官職 、財富與“美色”的病態追求 ,其與職務犯罪成正比 ,需要偏離是職務犯罪的源泉 。
第二 ,動機偏離是職務犯罪的直接動力 。
  動機是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行為活動的內部動力 。個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引起 ,并指向于一定目的 。動機是個人行為的動力 ,是引起人們的活動的直接原因 ,它是一種內部刺激 。動機和行為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同一動機可以產生不同的行為 。例如 ,個體想獲處長職位的動機 ,可以表現為多方面的行為 : ( 1) 行賄行為 ; ( 2) 努力 工作行為 ; (3) 夸大工作成績 ,等等好的 、壞的行為混合 。同 時 ,個人的同一行為也可以由不同動機所引起 。例如 ,查看保險柜行為可能來自不同動機 : (1) 為了加強保安 ; (2) 為了盜竊 ; (3) 為了貪污等等 ,好的 、壞的動機混合 。由此根據動機的意義 ,可把動機分為合理和不合理動機 。筆者把職務犯罪主體不符合社會利益和個性健康發展的低劣的 、錯誤的和有較多消極因素的不合理的動機作為職務犯罪的 特有概念 ,稱之為動機偏離 。當職務犯罪主體產生了某種需要偏離 ( 如缺錢花要求公款) 而不能滿足時 ,上會呈現出不安和緊張狀態 ,并轉化為一種內在的驅動力 ,即動機偏離 ( 如有謀取公款動機) 。有了動機偏離就開始選擇或尋找目標 (如準備利用職權貪污) 。當目標找到以后 , 就進行滿足需要偏離的行為(如實施貪污行為) 。個體的需要 ——動機的核心組織在職務犯罪中的基本過程就是如此 。
實際生活中 ,由于人的需要千變萬化 ,同時會產生許多動機 ,它們的強度不同 。而在同一時刻 ,一個人的行為只能 由整個動機結構中最強的動機所決定 ,這個動機稱為優勢 動機10。職務犯罪中的動機偏離也莫不如此 ,職務犯罪主 體的行為由優勢動機偏離所決定 。顯然 ,動機偏離是影響 職務犯罪主體活動成效的一個重要因素 。動機偏離面越 廣 ,職務犯罪主體發動犯罪行為的強度越大 ;動機偏離強度 越大 ,職務犯罪主體消極目標選擇的堅定性越大 。因此 ,動 機偏離導致職務犯罪行為人對“奮斗目標”產生瘋狂的“熱 情”,貫穿著職務犯罪行為的發動 、加強 、維持直至停止 ,動 機偏離是職務犯罪的直接動力 。
2 . 社會原因
馬克思說過 :“ ⋯⋯這種‘非人的東西’,同‘人的東西’ 一樣 ,也是現代關系的產物 ⋯⋯‘人的’這一正面說法是同 某一生產發展的階段上占統治地位的一定關系以及由這種 關系所決定的滿足需要的方式相適應的 。同樣 ,‘非人的’ 這一反面說法是同那些想在現存生產方式內部把這種統治 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中占統治地位的滿足需要的方式相適 應的 ,而這種意圖每天都由這一生產發展階段不斷地產生 著 。”11    由此 ,職務犯罪個體“非人的”病態離不開現存 生產方式的制約 。職務犯罪個體異化 ,社會關系作為 局外 、外部的力量支配著個體 。我們必須考慮哪些社會環 境因素確實阻礙和扭曲著國家公職人員人格的健康發展 。
(1) 政治制度消極方面的影響 。“腐敗現象離不開公共 權力的運作 ,公共權力的非規范非公共運作是腐敗行為的 核心”12    權力的運作過程是一個分配社會利益的過程 ,這 一過程能夠給掌權者帶來地位 、名譽 、榮譽和各種既得利 益 ,因而對權力主體具有本能的 、自發的腐蝕性13。因而, 科學調控社會公共權力部門的規模和數量 ,是加強對公權 力制約的有效途徑 。在日趨市場化和法制化的時代 ,小政 府應是合理的發展方向14。而目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尚 不徹底 。一方面國家公職人員掌握的權力仍是迄今為止最 大的權力 。盡管我國已設置了諸多權力監督機構 ,但由于 這些機構對當地政府及其它權力部門有著不可割舍的諸如 土地 、人事 、財政等方面的聯系 ,監督效率不高 ,機制運行不 暢 。失去監督的權力 ,必然造就掌權者高高在上 、為所欲為 的心態 。另一方面 ,我國的分配制度是按勞分配 ,但實際上 有些人發了大財 ,并非勞動所得 ,就是不同的政府部門 ,因 其掌握的權力不同 ,在住房 、福利 、醫療 、資金等待遇方面的 差別也大得驚人 ,權力主體難免會產生不公平感 ,必然 激發掌權者失衡 ,產生不正確權力觀 。一旦掌權者把 公權當作私人資本加以使用 ,就是不正確權力觀到職務犯 罪的轉化 。
(2) 經濟制度消極方面的影響 。市場經濟在我國的建 立是對國家公務人員心靈的大洗禮 。職務犯罪的需要 偏離和動機偏離無不折射著市場經濟的影子 。市場經濟喚 醒了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休眠的個體利益 。同時 ,市場 經濟浪潮把個體利益推到了顛峰 ,并且推動了社會從單一 化主體走向了利益多元化主體 。市場是勢利的 ,它只崇尚 利潤 。由是國家公務人員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一員無時無刻 不感受到市場經濟利潤所帶來的眩暈 。而國家公職人員微 薄的經濟收入與蓬勃高漲的經濟利潤相比 ,顯然是落伍了 。 琳瑯滿目的消費市場刺激著國家公務人員無比敏感的欲望(需要)  ,使少數國家公職人員倍感囊中羞澀 。當他們把目光投向了自身最富有的資源 ——權力發財致富時 ,就實現了從需要偏離 ——動機偏離的切換 。上人是有從眾的 ,總是傾向于把大多數人共同觀點作為判斷的準則 。當個人的想法或做法跟所處的社會中的其他人相同時 ,就會產生“沒有錯”的安全感 。而當職務犯罪主體在動機偏離趨動下 ,將社會共同認可的市場規律帶入了公共權力運作的領域 ,即用較低的權力成本獲取較高的市場效益或超額利潤 ,就完成了職務犯罪整個過程 。
(3) 社會道德消極方面的影響 。態度是一種的或神經的準備狀態 ,它是由經驗構成的 ,是個人對有關事物的反映施加指導的或動力的影響 。個體的態度受人的本質屬性和社會道德環境的影響 ,因而人性和人道主義的全部概念乃是建立在凡是人都具有人的本質這一思想基礎上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 ,社會性是人最本質的屬性 。弗洛伊德則從層面分析了人的這兩種屬性 。盡管在弗洛伊德看來 ,全部本能是由生和死兩種本能趨向構成的 ?!拔覀兯f的性本能的里比多相當于詩人和哲學家眼中的那種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聚合在一起的愛的本能”。生的本能就是愛欲15。這種觀點過 分夸大了性本能的作用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就人的本質方
面與馬克思的殊途同歸 。弗洛伊德把人的分成兩部分 :自我和本我 。本我是最原始的 ,無意識的結構 ,它用遺傳的本能和欲望構成 。在本我中 ,充滿著發自本能和欲望的強烈沖動 ,它們始終力圖獲得滿足16     是人的自然屬性 。本我沒有組織 ,也沒有統一意識 ,只有一種使本能需要按快樂原則獲得滿足的沖動17。自我則不同 ,自我從感知本能作用進入控制這些本能的作用 ,推翻了本我的活動原則 ——快樂原則 ,代之以現實原則 。顯然 ,自我是人社會性的體現 。當原始的目標即欲望的直接滿足有效地被控制時 ,文明的進程就開始了18。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本我和自我)  ,作為人的本質在不同時期的社會道德體系中所強調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一般而言 ,社會文明程度 越高 ,人的社會化程度就越高 。在我國 ,長期以來形成了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 務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伴隨市場化的進程 ,我國傳統道德體系受到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剝削階級思想的沖擊 。國家公職人員如果不加強自身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改造 ,以權力為基礎 ,按快樂原則追求本我欲望的滿足 ,必然是拋棄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 ,必然會喪失自我 。在精神失常者和犯罪人中 ,道德感同樣泯滅19。職務犯罪者背離社會主義道德 ,最后自絕于黨 、自絕于人民 。
(二) 病機
病機就是病因作用于人體后引起的機體內部變化的規律20。職務犯罪二因素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我們常 常會看到處于同一環境中的領導者有的是職務犯罪者 ,有 的則不是 。所以內因是第一位的原因 ,外因通過內因而起 作用 。外因即社會因素“內投”到個體之中 ,成為他的道德 、 良心 、人生觀和世界觀 。在此支配下被個體內化為需要偏 離 ,隨需要偏離強度增大 ,產生個體的動機偏離 ,在動機偏 離直接推動下職務犯罪行為也就不可避免了 。當然職務犯 罪在二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發展是一個過程 。按其先后 發展可分為潛伏期 、前驅期 、癥狀明顯期和結局期 。潛伏期 通常表現為個體對需要偏離的疑惑和忐忑不安 ,到了 前驅期便坦然多了 ,進入癥狀明顯期個體的動機偏離產生 , 犯罪意圖明顯 ,處于結局期的個體則走到了瘋狂。
二 、職務犯罪病態類型及分析
1 . 精神壓抑癥 所謂精神壓抑癥指職務犯罪個體犯罪前經受較長時期精神上壓制的病態 。其癥狀表現為個體較長時間 的焦燥 、煩惱 、嫉妒和不滿 ,一般而言 ,大部分職務犯罪個體 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而一個想成為公眾認可的權力擁有 者的人 ,在他獲得這種認可和一定的威望時 ,確是要付出一 定代價的 ,這個代價就是要把自己生命的一個部分“投資” 在為民求得“公平”和“福利”的過程中21     。不少領導干部 出身貧寒 ,在其艱苦奮斗的創業史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個 人基本需要 (譬如衣 、食 、住 、行的生理需要) 的質量放在需 要結構中最底層 。個體基本需要獲得量上最低限度的滿足 后 (譬如吃飽了 ,但吃得差)  ,投入更多的個人時間 、精力到 目標明確的緊張工作中 。這種壓抑個體基本需要的工作方 式在我國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中得到了合理解釋 。長期的計 劃經濟孵化了迷信權威和個人利益缺失的堅定理念 ,并成 為支撐領導干部工作和生活的主流思想 。然而 ,個體基本 需要作為人的本性仍以潛在的方式頑強存在 。一旦大權獨 攬 ,一些個體政治欲望減弱 、機體放松 ,這時現實的解放和 潛在的壓抑之間的對立已達到尖脫化程度 ,充溢于個體的 一切生活領域 。而市場經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我凸 現并致力于追求玩樂和放浪形骸 ?!靶列量嗫鄮资?,還不 如人家搞一年”的吃虧應運而生 ,“為革命作了那么大 貢獻 ,吃點喝點玩點拿點理所當然”的享樂主義接踵而來 。 以生理需要占優勢的需要偏離出現 ,并使個體本應由已獲 尊重進入自我實現的需要層次發生顛倒 。需要到需要偏離 的逆轉  ,需要偏離就成了某種丑惡的  、可怕的欲望刺激著 滿足其需要的動機偏離出現  。這時  , 離職務犯罪已不遙 遠了 。
2 . 勝利恐懼癥 所謂勝利恐懼癥指權力者害怕權力喪失的緊張 、恐怖的狀態 。其癥狀表現為緊張 、害怕 、擔心。一些領導者 歷經磨難手中的權力增大了 , 然而暮年的鐘聲也敲響了 。 他們在飽嘗勝利喜悅之后 ,頂峰之處必是回落的悲涼之感 油然而生 。但是權力所帶來的揚眉吐氣的感受是刻骨銘心 的 ;權力所帶來的便利是戀戀不舍的 ;權力所帶來的美好前 程是動人心魄的 。盡管權力所呈現遠超出他們能使用的東 西 ,但他們仍然感到很貧窮22。脆弱的心靈已無法承受喪 失權力所帶來的心靈振蕩 ?!坝袡嗖挥?,過期作廢”就是勝 利者害怕權利稍縱即逝的佐證 。尤其是職務犯罪的 59 歲 現象 ,在勝利恐怖癥中可以得到最好的闡釋 。勝利后 的恐懼一方面提醒著個體特別關注安全需要 。他們不擇手 段巧取豪奪 ,用盡心機聚斂錢財 ,以期為奔波的一生留下日 后穩靠的保障 ;另一方面 ,恐懼的感覺使病態的個體格外感 到生理需要的饑渴 , 抓緊時間舞弄權力棒 , 及時行樂 , 吃 、 喝 、嫖 、賭無所不為 。以生理需要或安全需要為優勢需要的 需要層次顛倒建立在權力之上 ,以損國利己 、損公肥私手段 獲取之 ,必是職務犯罪 。
3 . 驕橫跋扈癥 所謂驕橫跋扈癥是指權力者掌權后驕傲自大 、得意忘形 、飛揚跋扈的狀態 。其癥狀表現為自滿 、驕傲 、跋扈 。 一些領導干部掌權后幾乎成了一個上級管不到 、下級不敢 管 、群眾無法管的“土皇帝”。驕橫跋扈癥主要根源于政治 制度的消極方面對個體的負面影響 。職務犯罪雖然千差萬 別 ,但該病癥職務犯罪者的領導方式卻意外的相對集中 ,主 要體現為集權領導方式 。美國密執安大學社會學家李 克特曾給集權領導方式下了一個定義 : 權力集中在領導人 身上 ,由領導人單獨作出決定 ,然后下達給下屬 ,并在必要 時以強制方法讓下屬執行 ,下屬無發言權 。領導人和所屬 成員之間存在著互不信任的氣氛 ,從而使組織目標難以實 現 。領導者的領導方式根源于政治制度 ,職務犯罪集權式領導方式的來源于目前政治體制消極方面的培植 ,表現為 :其一 ,公共權力相對集中 ,民眾大部分生存和發展大權掌握在少數掌權者手中 ,導致民眾對權力的服從 ,助長了權力者驕橫跋扈的 ;其二 ,權力運作的暗箱操作嚴重 ,一方面促使廣大民眾為了從掌權者手中獲得自身利益,只有在服從權力的支配下 ,千方百計巴結權力者 。另一方面 ,少數權力者深諳權力含金量 ,權力暗箱操作給予其以權謀私的暗示 ; 其三 ,人事制度不完善 ,掌權者對機構內部人員調整起決定作用 ,有助于職務犯罪的掌權者培植黨羽 。而黨羽的誕生是職務犯罪個體有利的保護傘 ,既可能使正義的國家公職人員同流合污 ,又易使職務犯罪集團化 ,更主要的是職務犯罪個體的犯罪獲得了人力的支持 ;其四 ,監督不力 ,管理不嚴 ,各項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必然誕生權力領導者對權力監督置之不理的有恃無恐 。驕橫跋扈最易使掌權者將需要偏離迅速轉化為動機偏離 ,權力者專權橫行 、利令智昏 、無法無天終會踏上腐敗的 不歸路 。
4 . 奢侈癥
所謂奢侈癥是職務犯罪主體對權 、財 、色的過度嗜好產生的病態 。其癥狀表現是權力者對權 、財 、色的無 度追求 ,嫌少不怕多 ,貪得無厭的狀態 。有人以這些年公開曝光的領導干部腐敗案件作過統計分析 ,幾乎所有人對更大的權力或財富有著無盡的貪欲 ,省部級以上腐敗分子幾乎人人包養情婦 ,中箭落馬的縣處級領導干部中則有80 %以上陷入過色情陷井 。病態的個體必有病態的。根據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論 ,本我其實是一種非理性的沖動 ,它完全受快樂原則的支配 。自我是受知覺系統影響經過修改來自本我的一部分 。因為本我盲目地奮力滿足自己的本能 ,自我代表本我 ,控制通向能動性的途徑 ,在欲望和行為之間安插了思考它的拖延因素 。人能夠調節自己“動物需要”,而且使它“具有人性”23     。馬克思說 :“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現實性上 ,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4    因而 ,個人的發展 ,離不開時代的制約 。
在我國 ,權力是人民賦予的 ,權力者是人民的公仆 ,權力的 運作只能造福于人民 、造福于社會 。如果權力者不對體現自然屬性的本我加以理智和審慎的克制 ,以快樂原則支配自己的欲望 ,靈魂深處必是形成對權 、財 、色畸形的占有欲,即需要偏離 。人一旦論為權 、財 、色的奴隸 ,內心深處曾經被牢牢抑制的污濁就像決堤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 ,結果只能是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上了一圈又一圈的繩索 ,套得越多 也就危在旦夕 。
三 、職務犯罪的療法
所謂職務犯罪的療法是指以防止和控制職務犯罪為目的 ,對個體所進行的疏導 ,保健和控制的治療方法 。引發職務犯罪的因素是諸多因素組成的連續鏈條 。從行為科學的角度出發 ,只有控制和打破犯罪所形成的鏈條 ,才能達到控制和預防犯罪的目的25     。
1 . 建立國家公職人員專門的咨詢和教育機構職務犯罪四大病態的源泉在于需要偏離 ,建立專門咨詢和教育機構可以盡可能切斷職務犯罪的源頭 。通過建立該機構既可以摸清職務犯罪個體的狀態 ,及時將個體的需要偏離消除在萌芽之中 ,又可以針對國 家公職人員某一階段特點展開教育 ,形成個體對社會不良影響的抵御優勢 ,樹立國家公職人員正確的人生觀 、世界觀 、價值觀 、權力觀 ,從而起到預防控制職務犯罪的 作用 。
2 . 因人而異 ,采取不同的療法 對于處于職務犯罪的潛伏期或前驅期的個體應采用疏導法 。該階段職務犯罪個體的需要偏離和動機偏離具 有隱蔽性 ,犯罪意向不顯著 。個體內心表現為矛盾 、徘徊 、 迷惘的狀態 ,若對此階段個體進行疏流引導 ,去掉職務 犯罪病因 ,會起到“早發現 、早治療 、早控制”的效果 ;對 處于職務犯罪癥狀明顯期或結局期的個體采用控制 法 。該階段職務犯罪個體的需要偏離和動機偏離明顯 ,犯 罪意向明確 。個體內心表現為犯意堅定 、明朗的狀態 。 若對該階段個體加以控制 , 譬如強制學習 、強制反省等方 法 ,減弱動機偏離強度防止和及早控制職務犯罪 ;對需要偏 離處于未然狀態的國家公職人員采用保健法 ,通過健 康教育 ,消除不良狀況 ,樹立正確權力觀 、價值觀 、人生 觀 ,以預防職務犯罪的發生 。

參考文獻 :
1 儲槐植 ,馮衛國. 略論職務犯罪及其控制方略J .    刑事法學 ,2000 , ( 9)  :72 .
2 美 ] 埃里希 ,弗洛姆. 張燕譯. 在幻想鎖鏈的彼岸M .     湖南 :人民出版社 ,1986 .
3 馬克思. 1844 年經濟學 ——哲學手稿Z.     人民出版社 ,1979 . 90 .
4 楊光華. 病理學M . &nb

[1]  

下一篇:專家說法:青少年犯罪出現新特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單車上的愛情=我最好的愛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一本一道VS无码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无码视频在线网站|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日韩少妇无码喷潮系列一二三|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黄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 日本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白峰美|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αⅴ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男男AV纯肉无码免费播放无码|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无码日本电影一区二区网站| 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野外 |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