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青少年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說他們特殊是因為青少年正處于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轉化過渡時期,他們的思想、行為已由幼年的依賴變得相對獨立、成熟。但是青少年畢竟缺乏社會經驗,正處于上的“斷乳期”,模仿、獨斷、叛逆悄然而生,如果受到不良環境的薰染,加上教育失當,青少年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青少年違法犯罪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從不良行為、惡作劇發展到違法犯罪;由單差生發展到思想品德和功課都差的雙差生,進而結幫逃學,發展成違法犯罪行為;從冒險、游樂到離家出走、侵犯他人權益到違法犯罪;從驕生慣養到稱王稱霸乃至行兇打人;從被歧視、虐待到行兇報復,或被遺棄而流落街頭,被壞人教唆而犯罪;從小偷小摸發展到盜竊搶劫;模仿影視里的暴力和色情鏡頭,從好奇到偷嘗禁果而違法犯罪,等等。
那么,怎樣才能掌握青少年的動向而對青少年犯罪加以預防呢?青少年違法犯罪有一個過程,在他們接觸到某些語言、人物、景物使感官受到刺激而形式犯罪,遇到適當的機會和條件即發生犯罪行為。因此,青少年在犯罪時必有不良思想和行為的表露。孩子如有以下不良言行出現,如大吃大喝,出入娛樂場所,或大把花錢,或談情說愛,或看淫穢錄相,或接觸毒品等違禁物品,家長、老師就應高度重視。因為孩子的上述舉動往往是出于好奇、逆反作怪,但他們畢竟處于一個行為變化的初期階段,這時候如果教育引導得當,讓孩子逐漸從不懂事變得懂事,就能從根本上阻止孩子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打罵孩子并不能解決問題,要及時進行疏導。
疏導是一項很富有科學性和細致性的工作。在孩子出現一些不良苗頭時,教師家長應及時找其談心,從談話中了解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這種談心不應是居高臨下的,而應是像朋友一樣互相理解。另外,老師、家長還應鼓勵孩子們采用“情緒轉移法”或“精神暗示法”,在情緒或出現波動的時候學會轉移不良情緒或暗示自己要克制、鎮定,從而達到疏導的目的。
青少年的特點是敏感、好奇、喜歡模仿、愛冒險。如果缺乏指導或者引導不當,這些特點就會成為缺點。但如果引導得當,這些特點是優點。比如青少年思想十分敏銳,吸收新事物快,可以引導他們創新,青少年愛好冒險,可以引導他們探索未來。
>>>下一篇:戀愛物語之大學女生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