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對于成年人犯罪來說,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也就是具備了承擔法律后果的能力,這樣在對他們的處理上大多不會引起人們的爭議,但在青少年犯罪問題上,由于他們大部分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對自己行為的后果沒有能力承擔,那么在這個時候法律和社會對他們的犯罪都采取一種相對寬容的態度,比如在庭審的程序里就有一條硬性的規定:未成年人(青少年)必須請辯護律師,假如他們沒有能力請律師,那么公訴機關應當為他們聘請律師,其目的是在未成年人(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庭審中都要有辯護律師為其舉證、質證等。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青少年的維權問題是受整個社會關注的,因為現在每個家庭基本上是一個孩子,孩子就是整個家庭的中心和希望,如果孩子的前途沒有了,這對于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現在由于信息渠道的拓寬,網絡的迅速發展更是改變了許多青少年思考問題的方式,這中間有利也有弊,一些暴力、色情的信息在非正規網站上隨處可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來正處在發育中,對于負面的引導很容易隨波逐流,這也是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法律并沒有只強調懲戒的一面,而是在懲戒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青少年維權問題。法官在這方面發揮的作用尤其突出。在青少年維權的一系列活動中,法官們并沒有光想著懲戒,他們更多的是應該關心青少年犯罪的動機,因為對于青少年來說,法律的目的在于預防甚至杜絕犯罪。農八師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在看到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時候,想到了要做一系列輔助工作,在開展法制學習的同時,配以生動的案例,讓青少年對于案情在審判過程中的全貌心中有數,組織模擬法庭,讓他們對行為觸犯具體的法律應該承擔的后果有所了解,這是針對正常的青少年做的預防工作。對于已經觸犯法律的“問題青少年”,審判人員并不是判完就了事,而是在判決以后對他們進行幫助教育,讓他們參觀監獄,讓服刑人員對他們進行現身說法。
維護青少年的權利不僅僅是在法律的條文里,它在司法程序中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幫助教育的方式并不僅僅體現在說教,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形成雙向的互動,如舉辦模擬法庭,萬人“健康上網,適度上網”的簽名活動等等。青少年犯罪預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懲戒的重要性是一樣的,從法律的角度講他們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但從社會角度上來看,他們是社會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對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法律工作者不僅僅要分析其行為的實質,更要看清其行為的真正動機,從源頭上起到防范的作用
>>>下一篇: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容易導致孩子犯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學生犯罪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