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無故發火,不斷與父母爭吵或心情沉重,整日閉門不出……隨著高考、中考陸續發榜,因考生問題過多,南京市各大醫院門診火爆異常。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心情壓抑后出現行為異常,甚至出現“強迫癥”,而那些高分考生因受過度關注也備感壓力,情緒焦躁不安。
考場失利 考生出現情緒落差
高考成績公布以來,南京鼓樓醫院醫學科每天接待五六名因情緒失常前來求診的考生。昨日,從淮安趕來的一位母親帶著兒子找到科主任曹秋云。她介紹說,學習成績每次都排在全班前5名的兒子高考成績只有474分。得知分數后,原本性格內向的兒子變得煩躁異常,嘴里時常嘟囔“不知道能不能上三本”。而且行為怪異,經常重復做一件事,比如檢查家中的門窗有沒有關好,書本是否整理齊。有一次,竟半夜三更忽然爬起來整理鞋柜中的拖鞋。曹主任診斷這名考生已患上“強迫癥”。另一位母親王女士也向記者反映,兒子的成績在全校屬于中上等水平,考一般的大學肯定沒問題。但兒子的情緒一直比較緊張,整天不說話,埋頭讀書。考試結束后,兒子預估成績為580分,沒想到實際成績還沒到二本線。兒子把上學的書全撕碎了,一個勁地重復“不可能考這么少”的話,這幾天更時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
過度關注 高分考生透不過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部分高分考生不但高興不起來,竟也出現情緒焦躁等問題。南京某中學一位女生萍萍平時學習成績在班上中等偏上,意外的是她的高考成績竟為654分,沖到學校前5名。一時間,老師、親戚、朋友的道賀聲不斷。出門碰到熟人,就聽到“你怎么會考這么好”的驚訝之語。鄰居還把自家的小孩送到她跟前,請她輔導。突如其來的關注讓萍萍措手不及,備感壓力。曹秋云告訴記者,和萍萍一樣因考分高受到過分關注而出現問題的考生不在少數。一名外地的考生是當地的高考狀元,頂著狀元光環受到方方面面的追捧。到學校介紹學習經驗、受某產品代理商青睞邀請做代言……一系列的活動搞得考生身心俱疲,情緒焦躁不安,最后把自己反鎖在房里不愿見人。
專家呼吁 還考生一片“平靜”
曹主任分析說,太看重高考的社會氛圍及家長過高的期望是考生出現“考后綜合征”的主要原因。性格內向的考生考前把壓力埋在心里無處宣泄,考分公布后,積蓄已久的壓力大規模爆發。部分考生高估了考分,希望與失望形成落差。高分考生也未“幸免于難”,被社會輿論包裹其中,一時不能適應出現焦慮、煩躁。曹主任提醒說,中考、高考成績已成定局,不論成績好壞,考生應立即調整自己的心態,為下一步學習做打算。她同時呼吁家長、老師乃至全社會別過分關注升學考試,給考生們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讓他們健康、冷靜面對人生轉折點。
>>>
下一篇:高三為什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引導孩子走出“蛋殼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