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成長心理 > 青春期心理

青春期心理

青少年網絡行為的心理成因分析與對策思考

分類: 青春期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16

閱讀 :358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代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日漸明顯,網絡被稱為沒有圍墻的大課堂,它可以向所有人開放,其中包括中小學生。據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37.7%的城市青少年(10-18歲)已經使用了互聯網,沒上過網但想上網的占40.8%,沒上過網目前還不想上網的占21.5%。網絡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因此有人稱當代青少年為“網上的一代”。
  隨著青少年上網的日益普及,各種問題也相應而來,社會對此現象眾說紛紜,有積極支持的,也有極力反對或希望加以限制的。因此,深入分析青少年網絡行為的特點及成因就顯得尤為必要,它將幫助我們更好地引導青少年的網絡行為。

  二、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及青少年網絡行為的特點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的有關專家曾總結了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影響,其積極方面表現在: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空間,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互聯網有助于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技能,有助于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開發青少年內在的潛能。
  其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構成潛在威脅。
  2、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
  3、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絡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
  研究發現大多數青少年的網絡使用集中在角色扮演游戲、新聞組、聊天室、即時信息聊天、、email等上,有趣的是,研究者發現男孩和女孩在網絡內容的使用上有顯著差異。男孩們更喜歡在電腦上玩網絡游戲,而女孩們更喜歡在網上和朋友聊天,發email。總體來說,青少年網絡行為的特點具體表現為:
  1、 上網操作能力嫻熟。青少年擁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較強的運用網絡的能力。因為青少年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充沛的精力,能較快地掌握計算機知識,熟練地上網操作。
  2、 網絡交流的廣泛性。網絡的豐富性和開放性為青少年的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他們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與包括同伴、教師、長輩、異性乃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網民在內的各種階層的人進行交流,極大地拓展了交流對象的范圍。
  3、 上網瀏覽的隨意性。許多青少年上網瀏覽時沒有明確的目的,而網絡的虛擬性、互動性、隱秘性等特性對好奇心強、喜歡探索的他們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從而跟著網絡走,被互聯網所控制,一些青少年甚至沉溺于瀏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之中。
  4、 網絡言行的放縱性。調查發現,有18.8%的學生在網上聊天或發表自己的看法時使用過不文明的語言或符號縮寫;有61.8%的學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論壇中曾遇到過其他網友使用臟話或帶有人身攻擊的語言。此外,有6.3%的學生偷看過別人的電子郵件,6.9%的學生私自用過別人的帳號上網。更有一些少年黑客缺乏社會責任感,利用網絡知識恣意妄為,破壞網絡秩序。
  5、 上網時間的無節制。不少青少年一上互聯網就不能自制,他們沉溺于網絡,無節制的上網聊天、打游戲,甚至通宵達旦,對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三、青少年網絡行為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的上網群體,在特征、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他們精力旺盛、富于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但也是人生一個最為脆弱和危險的時期。現代都市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往往與成熟滯后形成矛盾,生理發展需求與社會教育要求也形成了矛盾,這些都會使青少年難于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難于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易使青少年產生各種困擾,以上問題都將對青少年網絡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
  根據艾里克森的人生發展八階段理論,青少年時期正處于第四、第五兩個階段(6-11歲、12-20歲),這時青少年所急待解決的發展課題或面臨的主要危機是勤奮、自信對懶惰、自卑與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進入,青少年的和身體都經歷著“疾風驟雨”般的變化。這種變化,首先震撼了青少年自身,他們對自身更加關注,對自己身心的各種變化變得敏感,諸如“我是誰”、“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等問題幾乎引起每個青少年的思索。家庭、學校、社會的要求與自身的發展需求有時會成為一對沖突劇烈的矛盾,青少年在此過程中會不斷思索、選擇,并反復嘗試,他們試圖用自身積累起來的各種知識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最后形成某種生活策略。
  然而,由于當今社會發展迅猛,各種信息鋪天蓋地,學業競爭異常激烈,不同文化相互撞擊,使青少年的成長面臨更大的困惑與挑戰,他們非常需要有效的支持與幫助。但在現實生活中,教師、家長等的引領作用相對滯后,他們不僅不能成為青少年的貼心朋友,反而給青少年施加了更大的壓力,使青少年遭受更多的挫折,這些都使青少年不得不去尋求其它的出路,互聯網的形成與發展為此提供了一個絕佳的選擇。
  在互聯網中,青少年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并通過豐富的網絡行為滿足其自主、成長、表現自我、社交、體驗新奇變動等需要。盡管青少年的內心需求與表現出的網絡行為有時是非常矛盾的,比如:他們渴望著能獨立思考卻又往往容易偏聽偏信(他們會對在網上看到的小道消息津津樂道并到處散布);他們渴望著被人尊重卻往往又不知道如何自尊自愛、如何尊重他人(一些人經常以粗俗語言與他人聊天甚至攻擊對方);他們對社會的黑暗面深惡痛絕,但自己身染其中而不自知(瀏覽傳播黃色網頁等)。但互聯網還是成為了青少年滿足其發展需求、體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陣地。
  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極力表現出自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各種活動都會去主動探索、積極嘗試,艾里克森說過,這是他們發展的一個自然組成部分。在青少年的網絡行為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這些特點,他們任意遨游在互聯網中,主動尋求各種信息,體驗網絡行為所帶來的種種快樂,使其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盡管在此期間可能會出現一些失德行為甚至有害舉動。
  現實中,越來越大的學業競爭壓力以及經常性的挫折體驗也容易造成青少年勤奮感的擴散,即使他們勤奮的感覺崩潰,無法集中于工作和學習,不少青少年因此就轉向互聯網這種單一的活動,如上海每年都有幾百名大學生因沉溺于網絡而被除名。因為在互聯網上自己可以隨時調整受壓狀況,并隨時感受到因為自己的努力而獲得的成功。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迫切需要的是理解、支持與幫助,而教師、家長等成人在此更多扮演的是控制、要求、責備的角色,這使青少年與成人之間的交流產生了隔閡與障礙,從而促使青少年去尋求其他的交流渠道與空間。互聯網將使青少年的這些需求得到很好的滿足,他們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歸屬,體驗自己成功的喜悅。在網絡中失敗了可以再來,而沒有了別人的嚴厲指責;自己的種種不快可以盡情宣泄,而不用擔心別人的冷眼相待。

  四、加強青少年網德的學思考
  互聯網的使用與發展是一種趨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的青少年都將成為互聯網用戶,因此,如何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規范其網絡行為是目前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1、所有針對青少年的教育措施,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促進青少年主體性的全面發展,因此關注青少年的成長需求,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熟悉他們的表達與交往方式是一切教育對策的基礎。惟有如此,才能對癥下藥,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如許多青少年把自由、平等作為他們上網交流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們的道德教育也給他們創造自由平等的交流氛圍,而非那種強硬的單向灌輸,不就為教育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嗎?
  2、提高青少年自我意識水平,幫助他們解決主觀我與客觀我、理想我與現實我的矛盾。我們要促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確立,將他們從網絡的虛擬世界中拉回到現實社會中來,把互聯網當作學校生活的一種補充,而不是對現實社會的逃避,使青少年在感受自己生活的意義的同時有意義于社會。
  3、支持青少年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艾里克森曾告戒我們,不恰當地解決青少年的發展危機會影響他們今后的生活。對于青少年網絡失德行為,我們不能簡單地給予懲罰或制止,我們要明白,這是青少年在表現主動性,不合理的懲罰會使青少年形成表現主動性與內疚的矛盾危機。作為教育者,我們應盡量想辦法讓青少年繼續表現主動性,但同時要讓青少年知曉網絡失德行為的危害以及哪些網絡行為是應該避免的。
  4、把握情感體驗。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面臨一種困惑——既想展示自己的各種情感體驗,又無法把握他人和社會對自己的價值評價——于是常常產生閉鎖,不愿流露自己的感情。而在互聯網上的情感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又不真實,從而導致青少年情感發展的個體化突出但社會化滯后。因此我們要關注青少年的情感體驗,經常開展開放的、可為青少年自主選擇的體驗活動,使青少年不僅在網絡上,更可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感受成功,體驗快樂。
  5、強化自制能力。在網絡活動中,青少年自我選擇的比例很大,教育干預的比例很小。因此我們要培養和發展青少年學生具有自主的選擇判斷能力,辨別信息的真偽、信息的價值,使他們能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高效率、高質量地學習和生活;其次應培養青少年的自律意識,做到網上“慎獨”;還應培養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面對網上的各種各樣的誘惑能夠做到不為所動。
  6、提供豐富的、優質的網絡平臺與信息資源,開展有益的網絡活動。我們可以利用網絡的開放性來拓寬教育工作的空間;利用網絡的迅捷性來提高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利用網絡的互動性來傾聽學生的心聲,提高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利用網頁豐富多采的設計來增強教育工作的吸引力等。
  總而言之,青少年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在走出自我迷茫、實現自我確認狀態的過程中,青少年往往是通過種種自我體驗、甚至冒險而達成的,期間也不乏同伴學習和對榜樣的觀察學習。學家艾里克森提出了"延緩償付期"的概念,認為青少年需要有時間去疏理、整合所有的混亂與矛盾,在此期間,出現一些青少年階段特有的行為現象正是他們社會適應的表現。對于當代社會出現的各種青少年網絡行為,我們不應過于憂慮甚至采取反對壓制的態度,而要以理解、寬容的態度,允許他們借助于的合理延緩期來整合自我,發展自我。我們更應該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氛圍,讓青少年通過互聯網使自己成長的更快、更好。(作者:張建國 )

 

 
 

下一篇:幫孩子戒網癮別心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國發現網絡性心理障礙患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日韩av无码国产精品|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www牛牛 |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石榴|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julia无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电影| 熟妇人妻无码xxx视频|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国外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