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近年來,國際上公布的最新資料,青少年抑郁癥的發病率非常高,有資料報道,在美國每十個兒童青少年中就有一例抑郁癥。筆者粗略統計了一下,青少年咨詢門診中,單相抑郁占咨詢總數的26%,發病年齡為15—19歲。可見抑郁癥是青少年期的常見疾病,應引起高度的重視。
華、女性、15歲、初中一年級學生。5個月前無意中觸摸到左乳突區隆起,聽說生癌就會淋巴結腫大,擔心自己生癌。很緊張,后問其母親,其母說左右對稱,是正常的。同學也說正常的,稍放心,知道自己過度擔心。后又聽老師講,一個不開朗,總是擔心自己生病的人,容易得癌癥。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又開始有所顧慮,每當獨處或無聊時會控制不住地想這個問題,學習時或有事做時則能控制。近月來開始覺得整日不開心、悶悶不樂,失去愉快的體念;人變“懶”了,變得很被動,失去了動力和干勁,以前考試成績稍降幾分,會很在意,也很有沖勁追趕上去,現在卻覺得無所謂了;仍想念好書,但覺注意力難集中;容易傷感、哭泣;想過做人沒意義,但又覺得不應該有這種想法。體念到自己完全變成另一個人似的,但治療動機不強。平時學習成績優異,性格偏內向。
麗、女性、18歲、某重點中學高中三年級學生。患者性格內向,唯一愛好就是讀書,成績一直較好。從高一下半年起出現人際關系敏感,很在乎同學對自己的看法,經常擔心自己做事會影響別人,與人發生誤解總是將錯誤歸咎于自己。高三下學期面臨高考壓力,癥狀加重,睡眠差,總是控制不住地想一些瑣碎且不開心的事,并出現心情沉悶,學習興趣減退,厭學,即使勉強坐在課室,也不能專心,注意渙散;原來是很勤快的,現在卻變“懶”了,嚴重時只想躺在床上不想動。最近回到家休息了一周,也不見好轉,還說要放棄參加高考。
茵、女性、21歲、某重點大學二年級學生。患者99年考入某重點大學,半年后又因成績優異從普通班轉入基建班。漸感到學習壓力大,且自己對純理論也不很感興趣;同時覺得同學很自私、很虛偽也很現實,同學之間缺乏真正友情。即使是同宿舍的人,也很少溝通,各人忙碌自己的事,對大學生活深感失望。近三個月來,出現睡眠差,難于入睡,常深夜2-3點打電話向家人訴苦;經常感覺到莫名其妙的心煩、不開心、不愉快,容易發脾氣;學習缺乏動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懶怠但又不甘心;對自己、對前途失去信心;有自責,想一死了之,但又覺得對不起父母;食欲減退,疲乏等。
與上三例均為青少年抑郁癥,癥狀輕重不一,其中真正符合成人重癥抑郁標準的很少,帶有神經癥的共同特點。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人稱之為“心靈的感冒”。現代醫學認為是大腦生物胺(如5-HT)不足,導致患者整個功能都處于抑制狀態,而非單純的情緒低落。學習是學生的主要生活內容,涉及到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個性等,抑郁癥常導致學生學習困難、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厭學、拒學等學習障礙。
當一位勤奮好學,學有成效的學生突然出現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學習興趣減退,成績下降,并有要退學、拒學、哭泣、自卑自責、等消極言行時;當樂觀外向的孩子突然變得自卑內向、沉默少語,或文靜有禮貌的學生變得急躁激動,同以前判若兩人時;當學生出現持續的失眠,軀體的各種不適如胃口差、消瘦、疲倦,但檢查無異常時,應警惕抑郁癥,盡早到專科治療。
抑郁癥的診斷和治療,對于專業醫生來說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受煎熬于抑郁癥狀的人卻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許多輕、中度抑郁癥患者外表如常,強作歡笑,卻把憂郁、痛苦和絕望深埋在內心,有些癥狀以軀體形式表現出來,難于識別,很容易導致。
抑郁癥并不是不治之癥,目前新型的抗抑郁劑治療有效率達90%以上,且付作用很少,結合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效果更好。抑郁癥的關鍵問題是早期識別,早期干預和治療。
>>>下一篇:就業壓力引發七成學生心理恐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絡逃避與歸隱山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