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水壺
在50多年前的大西洋上發生的一次海難中,大副杰克遜等7人因逃到一只救生艇上才幸免于難。但是饑渴依然時刻威脅著他們的生命。這時,杰克遜拍了拍胸前的水壺說:“我們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食物而是淡水。現在只有這滿滿的一壺水,是求生的水,只有到了生理極限的時候才能動用它。”隨后,他掏出一把手槍對著那6個水壺虎視眈眈的人。在以后對峙的幾天中,即使是當一個人渴得神志不清時,杰克遜也沒有讓他喝一口水。因此,其他的人對杰克遜更加仇恨,輪流來監視他,一是怕他自己偷水喝,二是尋機把水壺搶過來。在海上漂流到第6天中午,水壺誰也沒有碰,所有人都渴得支撐不住了。這天晚上,他們終于被一艘大船發現了。當他們被救醒后,其中一人拿起水壺時才發現水壺是空的。當他帶著疑問的目光看著杰克遜,杰克遜笑著說:“其實,我早就知道里面沒有水,但是我想給你們一個希望,讓你們能堅持下來。對了,這把手槍也是假的!”
一個沒有水的水壺挽救了這些人的生命。好一個杰克遜用一只空水壺,點燃了這些人“生”的希望。這個真實的故事反映的水壺不就是希望嗎?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我們只要有一線轉機的希望,就應用百倍地努力,高懸希望之壺,像杰克遜一樣編造和踐行求生的諾言,把自信留在心底,寫在臉上,行在雙手,以求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