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篇日記見證男孩痛苦 11個綽號引發校園悲劇
剛滿15歲的云陽初三學生潘樹林,因大半個面部布滿了黑色的胎記,自從懂事起,一個又一個的綽號便伴隨著他的成長。生理上的缺陷,使他養成了內向孤僻的性格。他憎恨同齡人互相取綽號,但他偏偏成了綽號最多的人。終于,不幸的事情發生了:9月15日,當班上一名曾與他發生過糾紛的同學當面叫他“黑熊貓”時,他拔刀將對方捅成了重傷……
綽號引發校園血案
9月15日晚上九點半左右,云陽縣一·一九中學的校園內傳出幾聲撕心裂肺的慘叫,該校初三學生鄒剛(化名)在廁所里被人捅成重傷。當該班班主任冉紅碧等人聞聲趕到現場時,倒在血泊中的鄒僅說了句“是花臉娃殺的我”便昏迷過去。
事發后,鄒剛被師生緊急送往云陽縣醫院搶救。經診斷,兇手的尖刀捅進鄒強左腹腔,致胃穿孔、動脈血管斷裂……由于當地醫療條件有限,縣醫院立即向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求援。在有關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昏迷了三天三夜后,鄒剛才醒了過來。在醫院,鄒母愁容滿面,為鄒剛治療,現已花了4萬多元……
“花臉娃”是誰?師生們很自然地想起了一個人:鄒剛的同班同學潘樹林。因他臉上布滿黑色的胎記,“花臉娃”是他眾多綽號中的一個。
當晚,云陽警方在校園內展開了調查,有學生證明說,前不久,鄒剛因一小事與潘樹林發生矛盾,鄒叫他“黑熊貓”,為此,兩人還打了一架。
警方欲找潘樹林了解情況,卻發現在事發當天晚上,他已神秘失蹤。
潘樹林捅傷鄒剛后,沒有回家,而是獨自一人跑到距學校約10多公里的一個山梁上蹲了兩天兩夜。兩天后被父親和親友在山梁上將其找到。
潘父潘昌明說,當他和親友于9月17日早晨在山梁上找到兒子時,只見兒子仰躺在山梁的一塊石板上,眼睛呆呆地望著天空。周圍散落著數百個煙頭,石板上被兒子用“石筆”在上面劃出了成千上萬道直杠杠。
跟父親下了山,在山腳的一個餐館,潘樹林狼吞虎咽地吃了三大碗飯。待兒子吃飽了,潘昌明用顫抖的手撥通了云陽縣公安局的電話:我的兒子找到了,我們馬上送他來自首……
在去公安局的路上,潘樹林一步三回頭。半途,他突然問父親:“我進了公安局,還能出來嗎?”潘昌明忍住眼淚,鼓勵兒子:“好好認罪,會的……”
潘昌明說,到了公安局,他兒子被民警帶走時,眼里滿是淚水……
到公安局后,潘樹林對自己捅傷鄒強的事實供認不諱。他交待了自己的作案動機:這學期開學不久,因鄒剛亂叫其綽號,并指責其“騷擾”過他在班上結拜的“干妹妹”,他認為自己遭到歧視,遂懷恨在心,買來一把彈簧刀,于9月15日在學校廁所狠狠捅了鄒一刀……
當天,潘被云陽縣公安局刑事拘留。
11綽號伴隨孤僻學生
“潘是學校綽號最多的人”。在潘樹林就讀過的江口中學,不少師生這樣說。
知道潘樹林捅傷了叫自己綽號的同學而被刑拘的消息,曾與潘樹林是同學的江口中學初三的學生感到十分內疚。一位周姓學生說,他與潘從小學到初二年級一直是同班同學。因潘臉頰兩邊全是黑色胎記,看上去不怎么順眼,他也常拿他的這一生理缺陷取綽號取樂。他曾叫他“潘麻子”、“黑熊貓”、“黑子”、“青面獸”、“黑狗”等。潘平時很少發脾氣,但唯獨別人叫他綽號時他易生氣,為此,他們也曾打過架。潘另一名伯姓同學說,初二時,他曾作了一個“統計”,同學們一共給潘取了11個綽號,其中“潘色鬼”是他取的。伯稱沒想到這些綽號給了潘這么大的傷害,并使他為此犯了罪,現在想起來,真不應該。
潘樹林在江口中學讀書時的班主任李老師說,從初中三冊開始,感覺潘樹林有點自暴自棄的傾向,抽煙很兇,“這個娃兒本質不壞,可能因為父母長期在城里打工,管的比較少,因此孤僻,有點封閉自己,也跟他談過心,他說感覺自己比別人低一等”。記者問李老師,潘樹林當時感覺“低人一等”是否因為他臉上有胎記,李老師長久沒有作答。
轉學后綽號陰魂不散
一·一九中學校長楊友軍對在自己的學校里出現因綽號引發的傷害案感到十分痛心。他介紹說,潘樹林原在云陽江口中學讀書,是9月初才轉到該校來就讀的,沒想到轉過來只十余天,就出了事。
潘樹林老實巴交的父親說,在江口中學讀書時,一些調皮的學生亂給潘取了許多綽號,潘對此很傷心。這次轉學到一·一九中學是在他的強烈要求下轉的。他的理由是“感到壓抑,想換個環境”。他們拗不過他,便同意了。沒想到轉過來,依然有人拿他的生理缺陷取綽號,并因此出了事。
“這個娃兒面部特征太明顯,如果作了案,很容易抓到。”談及對潘樹林的印象,一·一九中學楊友軍校長說,他的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不太合群。目光總給人憂郁、陰沉的感覺。“我也是從學生叫他的綽號知道這個學生的”。由于才到新學校,很多同學還記不住他的名字,包括受害者鄒剛。
楊友軍稱,事發后,他和學校的一些老師分析了他的作案動機,不少老師認為,潘樹林因自身生理缺陷,本來就有自卑感,拿他的生理缺陷取“綽號”,無疑在他“傷口”上撒鹽。其捅傷同學的行為,完全有可能是其長期壓抑的的一次“極端釋放”。
潘樹林的班主任冉老師表示,因為潘樹林才轉學到班上不久,詳細情況還不怎么了解,只是感覺他很內向,很憂慮,還發現他抽煙,批評了他,潘樹林寫了檢討,保證再抽煙就離開學校?!皼]發現有人叫他綽號?!?nbsp;
但一些同學表示,有同學叫潘樹林綽號時,班主任還曾經批評過這些同學。但悲劇仍然發生了。
母親不買“祛斑靈”兒子曾經想
在潘樹林小小的臥室里,胡亂地擺放著20多瓶大大小小的凈膚霜、去斑靈之類的藥物,十分顯眼。記者拿起一看,不少已過了期。其母黃吉碧含淚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兒子潘樹林欲去掉臉上的“斑”買來的。為此,他還鬧過一次。
黃吉碧稱,今年4月17日,潘樹林垂頭喪氣的回到家中告訴她,班上一個漂亮女生喜歡盯著他看。但不久他從另一個女生口中得知,漂亮女生說盯著他是覺得他長得“怪”,他聽了差點哭了。黃吉碧聽了安慰了兒子幾句,不想兒子從書包里拿出一張已發黃的報紙,要她給他100多塊錢去買報紙上的“祛斑靈”。她說了句“廣告上是瞎吹的,治不好你臉上的胎記……”沒想到潘樹林氣沖沖地摔門出去了。
不一會,在附近開藥店的一個朋友打電話過來說,潘樹林到藥店要求買100片安眠藥,不知想干啥。潘母慌忙去把潘樹林找回,質問他買那么多安眠藥做什么。在她的追問下,潘樹林才向她承認錯誤,說他不該有的念頭。聽了兒子的話,她當即抱住兒子哭了……
黃吉碧說,平時她和丈夫都在城里打工,娃兒越大越有些“怪”,棒棒都打不出幾句話,一天只曉得抽煙。小時候他們沒去城里打工時,曉得周圍的人是喊娃兒綽號。進城后不曉得這些情況了,也沒有哪個老師給他們說過。
94篇日記的秘密
綽號到底給潘樹林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雖然記者無法采訪關在看守所的潘樹林,但在他家中,其母翻出的幾本日記本,卻見證了潘樹林因綽號經歷的痛苦內心世界。
以下是潘樹林的幾篇日記。
“今天是2001年6月20日,小學生活就要結束了,過完這個暑假,我就是初中生了。我要好好學習,我要用行動證明,雖然我臉上有缺陷,但我不比其它同學差。唉,我現在最擔心的是到初中后,同學們還是給我亂取綽號?!?nbsp;
“2002年10月8日,陰。綽號,又是綽號!一個個難聽的綽號像不散的陰魂跟隨著我,難道要伴隨我的一生?今天,我和好朋友唐榮打了一架,哼,還是好朋友,竟叫我‘黑屁股’。午休時,保衛科王倫斌找我談了心,我說我最討厭別人給我起綽號,王老師安慰了我。我忍不住哭了,我說,我也不愿臉上是黑的呀!只怪娘不該生我……”
“2003年8月9日。小雨。在我的一再堅持下,父母終于妥協了。同意讓我下學期轉學到一·一九中學。但愿轉到新學校,我就可以擺脫綽號的糾纏。10多個難聽的綽號,個個聽起心里發毛。唉,為了綽號,我把很多同學都得罪了…… 離開學還有1個月,我最想的是在這個時候能得到一種神奇的藥物,在臉上一擦,黑斑就消失了……”
記者粗略數了一下,自2000年3月潘樹林有了寫日記的習慣后,至案發,潘所寫的400多篇日記,有94篇的主要內容是關于綽號給他的傷害和他內心的憂傷。
“環境”是元兇?
“近幾年我縣校園安全事故逐年上升!”記者就“綽號傷人案”采訪云陽縣教育局保衛科科長王元濤時,王科長分析認為,血案的發生,偶然之中也有必然。
王稱,最近3年,云陽縣已發生學生暴力傷害案40多起。細細分析每一個案例不難發現,這些案例都有一定的特點,但大都與我們的育人環境有關。就“綽號殺人案”而言,長期以來,一些人以叫潘樹林的綽號為樂,而忽視了他內心隱痛。
有專家稱,這個極端的個案給我們的育人環境敲了警鐘。從這個事件看,有很多環節是缺位的,首先是老師,沒有建立一套針對轉型期或者學生的敏感心態的有效疏導和紓緩機制,忽略了個體生命的特殊性,使悲劇發生;同時家長作為教育“三角”中重要的一角,也沒有給孩子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沒有注意孩子的細微變化,并及時的進行勸導和激勵;當然,也與現在學校外的復雜環境有關,比如,此事件中潘很容易的買到管制刀具?!熬b號傷人案”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問號等待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