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考研,有的同學是為做學問而考,但更多的同學可能是為了前途,為了就業而考,這時候,就有必要算一筆涉及得失的經濟賬。
一位正面臨選擇是否考研的大四學生陸朋朋最近致信媒體,就為考研算了這樣一筆賬。
他寫道:“我現在學的是工科,但我并不大喜歡現在的專業。如果考研的話,我肯定會考自己所喜歡的管理一類的專業。我能保證一定考上嗎?如果我考上了,我能保證三年研究生畢業后就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嗎?三年研究生畢業后的我,能一定比工作了三年的本科生更有就業優勢嗎?”
“如果我選擇跨專業考研的話,考上的可能性為80%,研究生畢業后比工作了三年的本科生更有競爭優勢的可能性是80%。假設工作了三年的本科生的收益是1,在比工作了三年的本科生有就業優勢的條件下,研究生畢業后我的收益是1.5。那么如果我現在考研,我現在的期望收益便是1.5×80%×80%=0.96。也就是說,撇開我為考研所花費的資源不談,我讀研究生后所獲得的期望收益小于我現在工作所獲得的期望收益1。所以,從經濟學的期望收益的觀點分析,我應該選擇工作。”
“再從機會成本分析,如果讀研究生期間的花費為0(假設為公費讀研且有補貼、打工等收入能自我解決生活費用),假設我工作后每月工資為3000元,每月能結余1000元,三年的收入除去生活費用外尚結余3.6萬元。且由于我努力工作,勤奮好學,三年后我的工作經驗的積累以及我在實踐中所學知識的增加,這已經使得我并不比剛畢業的研究生差了,甚至在管理這個實踐性很強的領域中,我比剛畢業的研究生可能更有就業優勢。”
陸朋朋同學的分析非常有道理——至少他分析的方法非常有道理。希望三年后,大家都會說:“我為自己慶幸,因為我當初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下一篇:北大研究生為何出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未就業畢業生群像素描 有人郁悶有人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