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目前我國的疾病患者約1600萬,三分之一是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發病。據估計,我國20%—30%的家庭中存在精神問題,大多數是兒童和青少年。一項以全國12.7萬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20%的人有一定的障礙。幫助青少年走出危機已達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危機是指發生于14-18歲左右的青少年中的一種障礙。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有的突然會一反常態,變得孤僻古怪,與群不合,脾氣暴躁,常常頂撞父母和老師,甚至逃學拒讀、離家出走,或出現暴力行為;女性則多見頭昏頭痛、食欲不振、不調、焦慮抑郁,甚至產生悲觀厭世和意念等。
多數學者認為,危機還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組過渡時期的適應困難。因為這一時期是人生中最具有特殊性的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大轉折點,他們在生理上和上已漸趨成熟,但尚未完善,內分泌系統功能也尚未穩定,并且面臨著升學、就業、戀愛等人生的一切基本問題,故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或打擊而產生許多苦惱。這種苦惱若不能及時得到解脫,就會誘發危機。不過,在正確引導下,這種危機狀態絕大多數可自行緩解,恢復成為健康的正常人。但也有少數人由于在某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不能渡過這一危機,使這種偏離越來越遠,危機越陷越深,最終導致各種神經癥、人格障礙乃至重性精神病的發生。
咨詢不僅僅在于識別這些障礙,更重要的是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和治療,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青春危險期,以預防各種精神病的發生。有一位16歲的高中男生,他在小學、初中時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受父母和老師的喜愛。去年升入一所重點高中后,因班上高手云集,競爭激烈,自感壓力很大,出現頭痛、失眠、焦慮、煩躁,易與同學發生沖突,回到家里也常常發脾氣,甚至摔東西、罵人,對父母態度很兇,輕則頂撞訓斥,重則施以暴力,揚言不讀書了,要去出家當和尚。
為何一向很溫順很聽話的孩子會突然變成這個樣子?在他同家人前來仙岳醫院咨詢時,其父怒氣沖沖,其母則淚流滿面,他自己則站在一旁垂頭喪氣。向父母了解情況后,單獨和他促膝長談,誘導他盡量傾吐出內心的苦衷(宣泄法),然后進行疏導,指導他如何正確對待現實問題和擺脫困境的方法,并且向其父母也介紹了有關衛生知識和如何幫助孩子渡過危機期。第一次咨詢后,他自己及其父母的心情如獲重釋,第二次咨詢時,情況顯著好轉,能與父母、同學和睦相處,第三次咨詢時他高興地說基本上擺脫了煩惱,能集中精力進行學習了。
專家提醒:根據青少年的特點,對待青少年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富有伸縮性,不能像對成人咨詢時一本正經,談話的時間、地點,可以靈活一些。
2.尊重對方個人的存在,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
3.聽取青年人的見解,維持雙方交流,讓他把話說完,再提建議。
4.建立聯盟關系,站在青少年角度看問題,多理解他們。
5.注重目前與現實:現在他是什么心情,在想什么事,如何解決眼前存在的問題。請盡量不講大道理。
6.提供生活的知識和經驗,如女孩子經期衛生,男孩子遺精。
7.提供可模仿與認同的對象。男孩子多向父親學習,母親多在孩子面前講父親的優點,如事業上的成就。如果對父親反感,還可以找其它能讓他接受的對象,如表哥、父親單位年輕的同事等讓他多接觸,但切不要在孩子面前經常說“你看×××多好,你就是不如人家”之類的話,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8.善于發現和贊揚青少年的長處和潛能,誘導其健康發展。
下一篇:打開心門 接納陽光—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小學生如何與同伴交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