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人際關系障礙之首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角落是不自信、不自在的,包括那些精英、名流、位高權重者在內,甚至是一整個民族都在長期積弱不振,忘了自己曾經昂揚過的祖祖輩輩后,有朝一旦翻身,看似趾高氣昂、志得意滿,其實是不自覺地防衛抵制或傲慢無禮起來了,藉此掩飾那個自己都不清楚的自卑情結,大到國家小到個人,哪個都逃脫不了此一規律。
所以可說自卑潛藏在我們的人文細胞里,即便親如家人、鄰里亦復如此,只要一跟人發生互動、交往關系,就戰戰兢兢的感受別人如何看待我,隨時隨地武裝自己,要不先下手為強,來個先發制人。那種動輒暴怒或氣勢凌人者最為典型,只要觸動了他們最脆弱的自卑神經,極力反彈以保護尊嚴就成了本能。等真明白了什么是”自卑情結”,就不會隨便跟那類人較真,否則沖突難免。
而屬于負累性格的完美主義者,看起來多出類拔萃、自信滿滿,其實背后經常是自卑的驅力使然,強迫自己不能有任何破綻,必須表現完美無缺獲得別人敬愛,同時也往往無法容忍身邊人做事有瑕疵,因此人際關系特別緊張,搞得大家都喘不過氣來,有不少身心癥狀者多都跟完美性格有關。
究竟如何造成自卑情結呢? 其一是從小被貶低、總是遭大人比來比去的孩子,例如家中、學校有一個孩子書讀得不錯,或長得很漂亮,或者就是重男輕女,其它孩子可能就慘了,因為無知的大人,不斷以優者為標竿,看其它都不順眼或忽略,于是孩子會不斷用各種方式討好父母、師長或引起他們的注意,導致習慣看輕自己,另個極端則是作奸犯科,非得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不可。
還有我們笑貧的淺薄文化醬缸中,龐大的鄉下農村人口一進城,就備受歧視,例如在多分布于都會里的大學,有來自全國各地就讀的學生,可明顯看到城鄉消費力天差地別,生活習慣也大不同,鄉下孩子處于相對弱勢,多在低自尊狀態,有些眼睛甚至不敢直視別人。長此以往,如果環境太惡質,不是造成仇富就是特別奮發有為,成了一劍兩面,而那個根底里的卑屈情結,則多很難完全化解。
那到底要如何擺脫自卑心,能夠自在、自信,使得人際關系順暢溫暖呢?依照我的經驗,就是強大自己的心靈清明度,強有強化的意思,大則是格局,不鉆牛角尖,而心靈清靜明晰的,遇人處事很快就看到本質,譬如長期被貶低的人,可以通過參加自己特別擅長的像寫詩、打球等活動,跟志同道合的一起分享。
進而可以在讀書會、寫作班等進入彼此生命故事交流,很自然地逐漸學習到面對、清洗自己過去的傷口,并懂得智慧地看待我們所有的生活歷程,人就會放輕松并了然于心,不需要老是在乎別人怎么看我忙著為別人而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