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對不起,不要把我的事情告訴同學,以免影響他們學習。不要追究任何人責任,我太累了!”4月6日,安徽安慶市某中學一位16歲的初二學生,留下如此簡單的遺言后服毒自殺。這是5月11日新華社《少年自殺拷問,是什么讓他如此脆弱?》報道的開頭語。第二天《生活新報 》又以題為《望女成鳳成不能承受之重,花季少女因此相約自殺》,報道了成嬌和陳國兩名女生在花樣年華留下遺書,將雙手緊緊地相互綁在一起,跳進了城郊的水庫。孩子們對人世間毫不留戀,讓我們感到震驚和惋惜。有一首歌叫《十六歲的花季》,歌詞是這樣:“十六歲的秘密漲滿沉沉的書包,十六歲的日記寫滿長長的思考,十六歲的眼睛飄出綠色的旋律,十六歲的心靈透出疑惑和煩惱……十六歲的記憶永遠不會衰老,十六歲的太陽會把未來照耀?!?6歲的花季,原本該是最純真的年紀,可十六歲的太陽為何沒有照亮他們的未來,而讓他們一個個走上自絕之路呢?
信任是一劑通心的良藥,關心得過分就變成了傷害。 成嬌和陳國都是學習成績拔尖的女孩,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父母的掌上明珠。 孩子在遺書中說,這些年來每次回家父母都要逼問她的成績。她這次月考的成績比上次降了兩名,父母詢問時的眼神讓她感到絕望。我們的父母為什么對孩子的期望值總那么高?為什么不允許孩子考試成績有一些波動?孩子成績不好,我們的家長為何總是抱怨孩子,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記得教育家周弘說,沒有長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我們怎樣對待孩子也決定了孩子的命運。當“十六歲的眼睛飄出綠色的旋律”時,作為家長應該為他們“加油”,不停地為他們鼓掌歡呼。當“十六歲的心靈透出疑惑和煩惱”時,做父母的應多和孩子溝通,解除他們心靈的疑惑和煩惱,給孩子以力量,使孩子變得堅強。
學會賞識和鼓勵,是打開孩子潛能之門的金鑰匙,也是讓他們由脆弱走向堅強的靈丹妙藥。我們應把孩子當做朋友看待,他們才會主動讓你走進他的心。孩子最向往的母愛不是溺愛、寵愛、偏愛、私愛之類,而是博大的精神世界。別忘了,家長往往一個兇惡相、一張哭喪臉,就有可能影響了他們的素質。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我們不可否定這一點。但讀書幾乎是孩子唯一出路的教育方式,升學壓力難道不是這些孩子心理變得越來越脆弱的罪魁禍首?武漢市一位在漢口某公司工作的尹先生有個上初二的兒子,3年前就有了白發,如今這位14歲的少年已是白發蒼蒼,醫院檢查結論是精神壓力過大,“這都是學業重壓逼出來的”(見5月10日新華社報道)。它是對應試教育模式的拷問。素質教育喊了這么多年,但分數依然還是學生和老師的命根。一些學校為了讓學生能夠出成績,不斷地給學生布置許多學習任務,不停地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從而給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學習壓力。而一些極端的學生就選擇了極端的辦法來反抗這些壓力。
“十六歲的日記寫滿長長的思考”,成嬌在她的日記里寫道:“我不是地球人,我想到外星上去,自由自在的生活?!笔裁磿r候我們的社會能讓孩子自自由自在生活,不再因升學壓力而變得脆弱?
下一篇:孩子應盡快從網絡中掙脫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能正確對待性好奇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