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人一到了,就開始喜歡琢磨自己的長相,對自己品頭論足起來。可這一“品”一“論”,便引出許多少男少女的無限煩惱。
劉婷今年剛滿15歲,恐怕現在跟她最親密的要算她那面小鏡子。每天只要一有空,準把小鏡子拿出來仔細端詳一番。劉婷長得并不難看,起先她也是抱著一種自我欣賞的態度來照鏡子的。不過日子一久,她開始對自己的相貌“橫挑鼻子豎挑眼”起來。她發現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過小了,而嘴巴又太大……這樣每日照鏡子不是孤“相”自賞而是自憐了。她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遺傳給了自己,讓自己無“臉”見人。為此,心中總升起一陣陣的惆悵……
劉婷這樣的事例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見。發展學的研究表明,是人認識自我并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階段,而自己的外部形象更是他們進行自我評價的重要方面,這一點常常被成人所忽視。他們覺得自己的外貌幾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征,直接關系著自己在同齡人中的地位與尊嚴,因此容不得半點“差錯”。于是,他們開始“吹毛求疵”地研究起自己的外貌,女孩倍加關注自己的長相、身材和皮膚,她們特別愛照鏡子,不是嫌自己鼻梁太低,就是嫌自己額頭太窄,對于發胖更是有一種病態的感受。而男孩經常憂慮不安的,是他們認為自己的身材不夠高大,臉上長皰及體重超重等。尤其是他們把身材高大與男子漢的形象聯系在一起,所以身材矮小的男孩常常有著強烈的自卑感。這一切都是所特有的“體態意識”的煩惱,它幾乎都是秘而不宣的。
美國20世紀初著名的學家馬爾茲曾指出:青少年對外表所產生的煩惱,其障礙大都是在腦子里存在著一種“幻想式的丑陋”。據他對美國中學的學生所做的調查表明,約有90%的人對于自己的外表有所不滿。這說明大多數人對自己的外貌的“期望值”較 1
下一篇:避免讓早教變心理虐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要學會堅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