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步入大學校園后,學習任務也沒有高中時候那么緊張,所以,很多大學生感覺自己似乎整日無所事事一樣,不是逛街就是泡在網絡上,心理十分的空虛無聊。這樣的狀態對于心理健康是很不利的,大學生心理空虛應該怎么辦呢?
治標先治本——首先,尋找人生的目標。
空虛的本質在于無意義感。從哲學的角度看,一個人的生命與生活是否有意義,主要是指其生活是否有一定的目的——當一個人有了目標和奮斗方向時, 人生才是美好的,而一切促成人生目標實現的努力也就有意義。
其次,調整過高的自我期望。
例如,“每天要記100個單詞”“我要自學另外兩門專業的課程”,這些不切實際目標或許能激勵你一兩天,卻對長期堅持沒有益處,恰當的目標 應該訂在比自己原有基礎稍高一點的位置,所謂“跳一跳,摘果子”。同時,既要有長期的目標,也需要有短期的計劃,注意在生活中經常安排一些具體的、短期的 事情去做,讓自己迅速地行動起來(不要去等待合適的時機,每個現在都是最好的時機)。
第三,在挑戰中尋找活力,在創造中感受充實。
人在面臨挑戰和危機的時候,是最容易激發活力的。人生的意義感來在自于在創造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價值。如何跳出來?必須鍛煉自己敏銳 感受危機的能力,自覺地給自己一些挑戰性的任務。例如,死記硬背書本沒有意思,可以嘗試寫一篇論文,在創造中學習;每天閑逛沒有意思,可以主動參加一次社 會調查,在行動中磨練。
其實,大學生活雖然比較自由,但是并不是讓人變得空虛的一個地方。大學校園也有很多事情值得大學生們去做,比如參加社團、去圖書室等,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讓自己變得充實起來。
推薦閱讀:解析大學校園“心靈同居”現象
下一篇:青少年失戀要警惕三種消極心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專家:校園暴力是一種社會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