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所謂認同學習,指通過學習確立起對社會規范的認同,包括對規范必要性的認知(曉之以理)、對規范體現者(榜樣或偶像)的崇拜仰慕情感(動之以情)以及行為趨同傾向(導之以行,助之以成)。
由于偶像認同是規范認同的典型類型,在認同學習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當代學習學中也有較多的研究。偶像認同即模仿學習,也稱造型學習。依據美國學家韋提格·阿諾夫的研究,認為模仿學習是指觀察行為模式,然后作出與行為模式相同或相似行為的過程。由于模仿學習是一種較為復雜的學習形式,學家往往從不同角度進行描述,所以又有觀察學習、仿效學習、社會學習與替代學習這些稱號。當模仿學習被稱為觀察學習時,它所強調的是對刺激環境的注意及影響知覺的因素。當模仿學習被稱為仿效學習時,它所強調的是行為反應的復制,這通常也叫純模仿學習。當模仿學習被稱為社會學習時,它所強調的是這種學習在人際關系的適應及人格發展中的作用。當模仿學習被稱為替代學習時,通常強調的是對動作后果的模仿。
價值認同是規范認同的另一種基本類型,它是建立在對社會規范本身的必要性與意義認識的基礎上的。因而,其實現條件不同于偶像認同。研究表明,個體對某種規范的意義認知與其必要性的價值評價,是與個體積累的社會經驗密切相關的。若個體直接或間接的社會經歷所產生的社會認知與情感體驗與規范是一致的,那么便會接受社會規范,產生一致的價值意識。若個體已有的社會經歷所產生的是與規范不一致的認知與情感體驗,那么個體在規范學習中就會有意義障礙或情感障礙,便無法實現價值認同。例如,一個被社會所拋棄、從未接受過愛的孤兒,與一個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的人,對“樂于助人”這條社會規范的體驗是很不一樣的,從而影響其對規范的價值認同。因而,個體的原有社會經驗影響其對規范的接受性。只有消除意義障礙與情感障礙,獲得義情溝通,才能實現價值認同。
偶像認同是通過對榜樣的模仿而實現的,價值認同是通過義情溝通而實現的。因而研究認同學習的條件,必須揭示榜樣與模仿的條件以及義情溝通的條件。
>>>
下一篇:社會規范的情感學習理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記憶能力的培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