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難”就難在“心理關”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8-25
閱讀 :393
<P> 先別抱怨找工作有多么難,而應該先問問自己是不是有過人的技術、是不是還存在著“關”?</P>
<P> 從16日開始,由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和齊魯晚報合辦“春風送崗位”大型招聘活動,筆者一直在關注活動的相關報道。據有關報道,招聘會提供的各種就業崗位達到30多萬個。</P>
<P> 說實話,“就業難”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了,而且今年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很多企業裁人、減員,想找份工作也越發不容易。不過,讓筆者感到不解的是,都說現在找工作難,可筆者卻在和一些招聘單位溝通時,聽到他們總反映招不到人。筆者的一位開飯店的朋友近期就參加了不少招聘會,想為自己的飯店招聘一些服務人員和廚師,按說在當前這種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招幾個人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吧?可是,在一連參加了數場招聘會之后,筆者聽到最多的卻是抱怨:這年頭,怎么招幾個人這么難!</P>
<P> 求職者感慨“找工作難”,用人單位也在感慨“招人難”,筆者這就納悶了:到底誰比誰難?最后,還是這位朋友幫筆者破解了疑惑:餐飲業雖然需求量大,可很多來找工作的一聽說招的是服務員和廚師,二話不說,扭頭就走。<BR><A href="/uploadfile/mind/uploadfile/200904/20090427041505216.jpg" target=_blank><IMG alt=就業難 src="/uploadfile/mind/uploadfile/200904/20090427041505216.jpg"></A></P><BR>
<P> “寧可沒活干,也不干服務員。”說實話,餐飲行業的辛苦大伙都心知肚明:活多錢少工作時間長不說,有時還難免要低聲下氣、賠人笑臉,“是個伺候人的行當”。不過就目前來看,服務業勢必成為吸納就業的“大頭”,而且根據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隨著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從事服務行業的人員只能越來越多。而這幾天相關報道也已經驗證了這一說法:“春風送崗位”提供的30多萬個崗位中,餐飲服務行業就占了其中的七成。</P>
<P> 技術含量高的工作干不了,沒技術要求的嫌錢少且辛苦不想干,“工作只有職業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然而一直到現在,在選擇工作時很多人仍然“ 高不成低不就”,供需之間嚴重“不對接”。當然,人們不愿意從事餐飲服務行業的原因有很多:這些行業存在工資待遇偏低、工作不穩定等問題,但筆者認為,有活干總比在家閑著強;先別抱怨找工作有多么難,而應該先問問自己是不是有過人的技術、是不是還存在著“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