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這項調查是由中國少年兒童新 聞出版總社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部分省份共同開展的,題為“傾聽兒童心聲——被忽視和被排斥的伙伴”。
在內蒙古、新疆、山西、吉林、江蘇、北京、云南等地進行的調查發現,有大約2/3的學生認為自己受同伴歡迎,原因是“待人真誠,從不虛情假意”“比較開朗,愛與同學相處”“和同學相互關注、幫助,很和諧”等。認為自己不被喜歡的學生中,有一半人認為自己太驕傲而被同伴排斥,他們對自己的評價為“性格太怪,好強”“我太兇,愛罵人”“說話過于生硬刻薄,傷人自尊心”“有點驕傲”;另外一半兒童認為自己“性格過于內向,不善與人交流”“和同學們很少交往”“不自信,膽小”。雖然大多數兒童在選擇和評價同伴時表現出對強勢地位同伴的排斥,但那些性格內向不引人注意的兒童實際上是處于同伴交往的灰色地帶,是不受其他同伴重視的,并且他們為此十分苦惱。
認為自己不被喜歡的兒童中,有90%%的人曾經為改變自己做過努力,但是大多數兒童對于如何改變沒有具體的計劃和方案,常常知道自己需要和同學改善關系,卻不知道應該從哪些具體的事情做起。例如,有個學生認為自己不受歡迎的原因是“總給老師和同學找麻煩”,他做過的努力是“曾經發誓不干壞事”。類似的方式,致使大多數學生的改變是不成功的。
與此同時,大多數兒童可以體會到不受歡迎的同伴內心的感受與痛苦,認為他們“孤單,后悔欺負了別人”“很難過,可能會引起叛逆心”“很傷自尊心”“很無助”,并且表示愿意為他們的改變提供幫助。但是,由于交往能力的缺乏,他們并不知道該如何著手。
調查組專家指出,朋友關系較為滿意與和諧的青少年,一般在自尊感、體諒他人的感情方面較強,孤獨感較少;他們在同學中較受歡迎,也能悅納朋友,顯示出與社會要求相一致的為人處世方法和技巧;他們在學校里往往也是好學生,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和較好的考試成績。而那些受排斥、受忽視的兒童,往往因無法發展良好的同伴交往而感到壓抑、自卑。同伴交往對青少年的發展尤為重要,處于的青少年建立友誼,可以幫助他們適應學校生活,學會調適,培養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必須對兒童青少年加強交往能力的訓練和健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兒童關注兒童、兒童幫助兒童,讓兒童的身心更健康、生存環境更和諧。
據專家介紹,有研究表明,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初中三年級,最受歡迎的學生都具有良好的角色扮演技能,其社會技能水平和認識技能水平較高。學家曾做了一項培養實踐,對那些成就感低、社交活動中被同伴拒絕的學生進行學習技能的訓練。結果表明,這種訓練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成績,還使他們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受重視程度有所改善。一年訓練后,被拒絕的學生變成了可接受的學生。(據新華社)
try{showAd(3,0,1);}catch(ex){}>>>下一篇:品學兼優不一定心理健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少年軾父軾母慘案頻發 犯罪心理成因復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