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蝸牛·萬年青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30
閱讀 :338
那年,我們從住了多年的老平房,搬進單位分給的新套間。父親從農村送來兩盆萬年青,給我們送個家庭興旺發達、萬年長青的“吉利”。
打那以后,我和妻對萬年青就特別照顧,然而,盡管經常澆水、施肥、曬太陽,萬年青卻一直枝不青、葉不盛,父親家的萬年青都結了紅果,我家雖也撐出一傘青果,卻怎么也紅不了。一次父親進城,我向他請教奧秘,父親說:“你放幾只蝸牛進萬年青盆里養著,蝸牛活得好好的,萬年青就一定長得盛,也能結出紅果子來。”父親養花幾十年,我們就按他老經驗辦。然而,過了一段時間,萬年青還是養得不死不活,再一看,蝸牛早已爬得沒了蹤影。回農村看父親時,我把這情況告訴老父。他想了想,說:“上次急著回家,沒把話說明。萬年青這種花草喜歡背陰,蝸牛也喜歡在潮濕環境中生活。它在萬年青盆里活得好好的,就表明背陰情況很好。符合萬年青生長要求,自然就能枝繁葉茂,結出紅果了。”細一想,父親診斷很準確,我們以為“萬物生長靠太陽”,總將萬年青放在烈日下曬,自然蝸牛呆不住,萬年青也長不好。回城后,立馬將萬年青移到背陰陽臺上,又捉回幾只蝸牛放進盆里養起來。
第二年,當花盆里幾只蝸牛變成幾十只時,家里兩盆萬年青已然郁郁青青,生機盎然,初夏撐出一傘青果,秋后也慢慢變紅了。紅艷艷的萬年青果實,將養花草樂趣洋溢全家。星期天午飯時,妻破例給我一杯白酒,杯里竟放了顆萬年青紅果,女兒也要,妻說:“你父是功臣,讓青果變紅的秘方是他從爺爺那兒取來的。”女兒不樂意了:“功臣是蝸牛”,忽然,撲哧笑起來,“爸爸就是小蝸牛!爸爸就是小蝸牛!”
沒幾天,父親進城給我們送新米,我特意讓他看了我家結紅果的萬年青。父親滿意地笑了。談話間,我與他說起了女兒的學習情況不太理想的事情。父親一臉嚴肅地對我說:“有句話我早就想說了。你們對女兒太嬌慣了,生活條件太優越,學習動力就不足。寒門出高士。你們小弟兄從小生活苦,大家都想通過艱苦學習改變自己命運,成績自然好。就像這萬年青,在背陰環境中才能長得好,結紅果。對于女兒這盆‘萬年青’,你夫妻倆就得做‘蝸牛’才行。”
時間一晃,好幾年過去了。這期間,我和妻恪守老父的哲理訓導,為了將女兒這株“萬年青”育好,使她能結出“紅果”,真的效法“蝸牛”,為女兒的健康成長和學業有成,營造“背陰”環境。我們自己帶頭不講吃穿,舞廳再也不去了,夫妻倆一有時間就鉆研業務,妻還上本科函授,垂范作榜樣。對女兒,只給她吃飽穿暖就行,逢年過節帶她回農村,讓她接受農家孩子艱苦求學的教育。環境是孩子磨勵成材的基石。漸漸地,女兒不再講吃好穿,學習自覺性慢慢提高,成績也直線上升。今年,她“鯉魚跳龍門”,考上了一類名牌大學。
細想起來,生活中有許多哲理,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問題是我們往往不能發現和引用。從萬年青、蝸牛中引發的教子之道,正是養花草帶給我們的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