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不宜過分功利化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30
閱讀 :318
最近,權威媒體的一份調查顯示,只有30%的師長非常重視、支持孩子讀課外書,這表明大部分師長功利心太重,凡是與課本學習、與考試分數關系不大的事情就不放在心上。那30%的師長鼓勵孩子讀書,也多是從有利于提高寫作水平這一點考慮的,很少有人把孩子讀書與他們的精神發育聯系起來。
綜觀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特別是那些偉人、名人,沒有誰不在青少年時代有一段如癡如醉的課外閱讀經歷。他們也許學歷不高,但大量的課外閱讀開闊了眼界,給一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精神底子。親近人類的優秀文化,特別是那些豐厚的人文資源,應該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它可能不會帶來多少眼前的利益,但卻是孩子一生信心、力量、勇氣、靈感永不枯竭的源泉。
對于孩子的課外閱讀,很多師長的做法不過功利,如:買大量的作文書給孩子看,孩子翻上幾本就沒有興趣了,現在的作文書質量不高,且雷同的多。更有甚者,逼著孩子抄作文、背作文。還有些師長,孩子每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要求做摘錄或寫讀書筆記。假如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外閱讀,作文沒有明顯長進,大人會嘮叨個沒完,孩子不勝其煩。
以上種種做法使孩子的課外閱讀變了味,他們在壓力之下失掉了讀書的興趣,貌似看了不少東西,也動了筆,但收獲不多,因為很多時候是在應付大人。
家長和老師要去掉一些功利心,不要給孩子的課外閱讀加上太多的負擔,應把課外閱讀的自主權真正還給孩子,讓孩子自由地選擇閱讀的書目、學習的形式。為了孩子的課外閱讀能夠健康、持續、有效地進行,師長可以為孩子營造舒適的讀書環境,可以努力培養孩子讀書時的良好習慣,可以在內容與方法上多與孩子交流。如果師長定期沒有功利心地與孩子坐在一起,讀讀書,看看報,對孩子的影響與教育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