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虐嬰現象多發生于“組合”的家庭中,也就是離異的父母,為孩子找了個“后媽”或者“后爸”。虐嬰的行為令人無法想象,你知道虐嬰家長的心理世界是什么樣子么?下面我們來對虐嬰家長的心理世界做一個總結。
專家認為,虐嬰行為社會影響巨大,虐嬰家長的心理疾患急需引導。虐嬰行為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父母對孩子的三種認知偏差。
其一,對峙心態:孩子成為雙方賭氣的“籌碼”。
夫妻吵架時,孩子往往成為矛盾的對峙點。部分父母出于心態的不成熟,將孩子視作吵架對峙時威脅雙方的“籌碼”,用各種方式變相傷害孩子,直到其中一方因父愛或母愛而屈服。虐嬰家長的心理世界據此可見一斑。
其二,替代品心態:“打不了他我可以打他的孩子”。
曾有一位和丈夫關系冰冷的母親,長期虐待自己的女兒,詢問其虐女的原因,母親竟回答“打不了他爸爸我可以打她,反正也是他的孩子”,在無法通過正常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另一方的憤怒甚至恨意的時候,便會將孩子視作了其父親或母親的替代品,這是虐嬰家長的心理常有的行為。
其三,附屬品心態:孩子是自己的,打罵由心
有很多父母將孩子視作自己的附屬品,理所當然把孩子當做發泄情緒的工具。這樣的虐嬰行為的原因,據心理學研究表明,持有此種“理所當然”態度的父母一般都在自己的童年時期也遭到過父母的經常性的暴力。
最后提醒,虐嬰家長更多的虐童行為是因為生活壓抑,精神苦悶,找不到發泄途徑,一時沖動才導致他們虐待兒童的。在此提醒,注意情緒的自我排解,擺正對孩子的認知,理性的看待問題能夠減少虐嬰事件的發生。
下一篇:孩子要養成愛干凈的好習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的話能塑造孩子的個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