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近幾年,賞識教育的理念在家長們中得到推廣,許多原來吝嗇表揚的家長開始頻頻用“你真棒”這三個字。
有的家長發現,這三個字挺管用,而有的家長則發現這三個字不怎么奏效,特別是對于一些稍大孩子,他們覺得有些浮夸,不夠真實。
近日,許多家長向“家長熱線”咨詢表揚、鼓勵孩子,為何收效甚微?怎樣表揚才得法?
陽明小學校的一位學生家長孫女士說,表揚在她兒子身上就不好使,不管做什么事,孩子表現得總是有些無動于衷。表揚他,他也表現不出有多高興,批評他,他也不在乎。
怎樣才能使表揚更有效呢?家庭教育指導專家張玉梅說,對年齡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認為沒有幾件事是值得表揚的。其實,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簡單”的事已經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習慣和驚天動地的成績就是由這些“簡單”的行為累積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增強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給予表揚,年齡愈小表揚愈多,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表揚的標準。
張玉梅認為,對應表揚的行為,父母要及時表揚。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么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
另外,表揚要具體。表揚的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書后,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家長只是說:“你今天表現得不錯。”表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么。你不妨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么整齊,我真高興!”一些泛泛地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為什么受表揚,且容易養成驕傲、聽不得半點批評的壞習慣。表揚最好在良好行為之后進行,而不是事先許諾,從而增強兒童良好行為發生的自覺性。
下一篇:孩子“早熟”家長去“求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協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