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學后的自我心理調適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2-11
閱讀 :284
1、重新確立新的人生坐標。目標是人們活動追求的預期結果,也是激發積極性的源泉和動力。部分同學人學后之所以出現空虛、無聊和松懈心理,主要是與目標丟失和理想間歇有關。而那些進入高校后及時確立新人生目標的同學,則學習熱情不減,生活充實,朝氣蓬勃。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自己未來的人生之路,建立合理科學的奮斗目標。
2、正視現實、勇于接納現實的自我。我們認為,不管你抱著什么樣的心態和感受走進學校,不管學校的現實與你的理想有多么大的差距,我們必須首先承認和接受這個現實,作為一個有作為的青年,應該正視挫折,勇于接納現實的自我,自強自立,迎接命運對自己的挑戰,任何沮喪、自卑、懊悔都是有害無益的。
3、盡快適應高校學習的特點。大學與中學相比,學習內容和方式顯著不同。中學是基礎教育,學生對老師依頓性強,教師管理非常直接和嚴格。而高校是專業教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探索性特點突出,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心理品質。如何合理安排課程和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挖掘個人潛力,進行科學創造,是每個新生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向導師請教或向高年級同學求詢,盡快熟悉高校的學習生活。
4、提高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不僅是適應環境的需要,也是個人成長的必要條件。進入高校后,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獨立處理生活中的問題,過好生活關。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反復實踐、干中成長。此外,同學們之間相互幫助,輔導老師加強生活指導,也是非常必要的。
5、培養人際交往的技巧。面對來自全國各地性格、興趣、習慣迥異的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必須學會與不同的人進行溝通,主動與他人交往,達到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納。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愉悅的合作氛圍,對于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獲取社會心理支持,順利渡過新生適應期,都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