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迷信“筆仙”沒那么邪乎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2-11
閱讀 :290
日前有媒體報道:兩位少女由于沉溺“請筆仙”游戲而精神恍惚,結果被家長送往某醫院進行心理治療。同時媒體還引用一組來自北京市科協的驚人數據——對本市217名學生問卷調查發現,“85%的學生算過命,相信求神拜佛的學生超過半數”。此數據一經媒體報道,就引起社會上部分人士的質疑,北京市的中小學生中真的有如此高比例的人迷信?引用數據:85%學生算過命
據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報道,一段時間以來,中學生王某和李某每天都在玩“請筆仙”的游戲。這是一個在中學生中盛行的游戲—從“男朋友是誰”到“多大結婚”,從“考試能不能過”到“將來掙多少錢”,甚至連“什么時候死”這樣的問題,王某和李某都會請教“筆仙”。然而,“筆仙”并沒有給她們帶來好運。不久,兩人相繼出現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李某學習成績逐漸下降,變得不愛和同學交往,不愿和父母說話,后來發展到莫名其妙地哭,用刀子劃自己手臂。家長意識到問題嚴重,趕緊把李某帶到醫院去看心理門診。
而在這個例子后,媒體還引用了一組來自北京市科協的“驚人”調查數據———對本市10所中學的217名學生和5所中小學的206名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85%的學生算過命,相信求神拜佛的學生超過半數”。記者調查:受訪學生不信“筆仙”
難道北京的中小學生真的有這么高的迷信比例嗎?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學生,但他們都聲稱不相信包括“筆仙”在內的迷信活動,就算曾經參與過,但那也只是好奇,好玩,自己并不真的相信。
北京市第142中學學生周**說,她早就知道筆仙這種游戲了,自己也曾玩過,但從沒把它當回事,也沒想過會靈驗什么的。據她了解,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還沒有把筆仙當真的情況,她說:“在我和別人一起玩的時候,雖然也出現過手沒動,筆尖卻在動的情況,但總覺得是手臂太累了以后身體的自然反應。況且畫出來的東西毫無章法,既不成文字也不成圖形,沒有任何明確的解釋,根本一點科學依據都沒有。我們又不是小孩子了,都知道筆之所以動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世上哪有什么筆仙存在呀。”
黑芝麻小學讀五年級的小學生李**和北京市第十九中劉**同學都告訴記者,自己早聽就說過有筆仙這個游戲,但是從來沒玩過。專家質疑:數據可能不夠精確
記者電話采訪了多家醫院,沒有發現有什么人因相信筆仙而前去治療的。北大醫院心理科的醫生聽到記者的問題后回答:“從來沒有遇到過因為筆仙問題前來求診的患者。”同時,記者在北海醫院、海淀醫院、協和醫院等都聽到了類似的回答。
華夏心理網的心理專家楊劍峰聽到這個數據后表示,85%的學生算過命的數據可能不夠精確。“因為很少有人會把真實想法告訴調查者,同時,小孩會有攀比意識,一個孩子說玩過迷信游戲,其他孩子可能也會隨著說玩過。”楊劍峰還說,“有的孩子可能并不能區分迷信和去寺廟的區別。”●質疑回應調查組織者———雖然樣本不大但能保證準確
此次調查參與者、中國無神論學會的學者孫女士給本報記者進行了詳細解釋:中國無神論學會承擔的《關于在青少年中開展科學無神論教育與研究》課題的初步調查,于2003年4月正式啟動,先后舉辦了研討會、講座,進行了問卷調查、專題調查和社會調研,到2004年5月完成調研任務。參與調查工作的有課題組11人,10所中小學教師20人,共提交綜合報告1篇,專題報告9篇,問卷資料2700余份。
孫女士說,由于經費緊缺,此次調查僅是初步調查,樣本采集量不是很大,但是其中重點、普通、城區郊區中小學校都有,發放問卷220份,回收220份,其中有效問卷217份。此次調查共涉及學生217人,其中初中124人,高中學生93人。教師調查問卷調查樣本為5個區縣中小學,共計210份,有效206份。問卷有效率比較高,說明調查結果具有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說服力的。
記者說:“有些人認為少年兒童有從眾心理,應該設計一個科學的調查環境,不應讓被調查者互相通氣。”孫女士回答:“具體布置答卷的是各學校老師,我們只是把卷子收上來進行統計。”
北京反邪教協會一位工作人員說,此次調查的問卷是課題組設計的,課題組中有多方面的專家學者,科學性與準確性是有保證的。
“此次調查結果中的‘算過命’和‘拜過神佛’占青少年中的比例很高,但這只是客觀反映了青少年當中的一些迷信行為,呼吁社會加強無神論教育,讓無神論教育進課堂、上課本。并不是說這些青少年就癡迷算命或癡迷拜佛到了一種什么樣的嚴重程度。”孫女士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