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母親接近“上帝的代理人”是應該的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2-11
閱讀 :296
熱衷于幼兒教育的母親,她的生活以孩子為中心,這是無可奈何的。但此時必須注意,不要失去做母親的“權威”。母親愛護孩子,特別注意幼兒時期的教育往往容易陷入誤區,向孩子“無條件投降”。幼兒原本以自我為中心來考慮問題;母親又過分采取以孩子為中心的態度,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是自私的,這已成為近年來人們經常議論的話題。
例如:因為家中來客,母親去幼兒園接孩子就晚了幾分鐘。作為孩子當然等得焦躁不安,有時還哭喪著臉。于是。母親不僅沒完沒了地對孩子解釋,還表示道歉,說:“請原諒,媽媽來晚了,實在對不起。”用這種態度對待他人也許是合適的。如此母親教育出來的孩子就逐漸形成一種看法:即凡不按自己意志行事的,全怪家長和他人。
從小懂得為人的基本規則的孩子們,不論今后走上怎樣的人生道路都有很強的責任性并能獨立思考。從而也可以想像出,這樣孩子的母親毫無例外是很有權威的,在孩子心里有很高的威信。
科波斯先生指出:“母親對小孩要逞威風。在家庭里要經常形成母親比孩子偉大的氣氛。”這對教育孩子是必不可少的。在歐洲,人們都認為是上帝委托父母教育孩子,擔負著如此重大使命的母親當然必須具備作為上帝代理人的威信和權威。中國人沒有這種宗教色彩的看法。可是,僅就幼兒教育這一點,要求母親接近“上帝的代理人”是應該的。只有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母親才有可能在孩子面前堂堂正正地突出自己,不斷保持自己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