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師生關系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3-24
閱讀 :318
小學生幾乎都把老師當成偶像,認為老師是世界上最有學問、最值得尊敬的人。到了中學,隨著自我獨立意識的增強,初中生們漸漸學會了評價老師,對老師不再是盲目地喜歡和崇拜了。其實,同學們對老師的評價有些是正確的,有些卻不一定妥當。但無論我們怎樣看待和評價老師,有一點卻必須要牢記,那就是:老師是我們的領路人,我們的健康成長與老師的辛勤教導分不開。
無庸諱言,大家都知道,是老師把我們領進了知識的殿堂,為我們開啟了心靈的另一扇門,同時教會我們如何去做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老師就像“母親”一般,傾聽我們的心聲,替我們排憂解難。所以,我們在離開學校之后,才會把辛勤教育我們的老師尊稱為“恩師”,把學校尊稱為“母校”。
古語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也不例外。因為老師和我們一樣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和六欲,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可是,有的同學只看到老師的缺點,說老師太嚴厲了,對學生沒有好臉色;說老師太偏心了,就向著學習好的學生;或者認為老師太主觀臆斷,不調查清楚事實就亂批評人等等。這些同學對老師有了意見可又不愿意給老師提,怎么辦呢?就用一些不妥當的行為來發泄,比如給老師起綽號、上課故意搗亂、當眾頂撞老師等等。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會造成師生之間出現矛盾,關系緊張,其最終結果是影響自己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因此,我們在看待任何人的時候,都不能只看他的缺點,而忽略他的優點,對待老師也是如此。如果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能多看看對方的優點,多想想對方帶給我們的好處,那我們的心情自然就會明朗起來,人際關系也就融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