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自從國家實行計劃生育之后,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就是很寶貝孩子,什么事情都順著孩子,只要孩子高興,什么都可以。但往往就因為這樣,害了很多孩子,讓孩子無法無天,想干嘛就干嘛,有的心理上就產生了很可怕的想法,愛要適當。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愛,但愛得過度就變成了溺愛,溺愛和放任一樣,對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那么,溺愛有哪些表現呢?
家長屈從于孩子,有求必應,百依百順,沒有原則,沒有要求。
包辦孩子的一切,過度照顧,本來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應該做的也不讓孩子做。
給孩子提供的物質生活過分優越,甚至超過了家庭正常的經濟能力。
不給孩子接觸困難和艱苦環境的機會,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
常當眾夸耀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處處為孩子的缺點辯解。
另外,家長還應該認識到,雖然,被溺愛的孩子可能身體健康、聰明伶俐。但這些孩子的非智力素質卻存在缺陷,如任性、自私、依賴性強、不能與人平等相處、性格軟弱等,這必然影響孩子智力的正常發展。這些孩子長大后,難以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和競爭環境,還有可能產生行為問題。
一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成器”深感煩惱和困惑。所謂“不成器”是家長認為孩子不具備成材條件或難以教育,其實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在家長身上。家長應該進行反思:我們給予了孩子什么樣的教育和影響,孩子到底缺少什么?綜合看來孩子不成器是缺少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
缺少遠大理想教育。有不少孩子只想長大“當老板”、“當大官”,其實這是家長們(還有社會上一些人)急功近利思想在孩子身上的反映。
孩子永遠是父母手心上的心頭肉,但我們要適當的去寶貝孩子,不能溺愛,溺愛就是不對的,到頭來有的孩子犯下了錯誤,還會去責怪父母,心理上也會有很大的改變,所以愛要適當,不要去溺愛。
下一篇:幫寶寶開發他們的大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親子溝通要避開兩種錯誤行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