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開始上學了,可是在新的環境里,孩子還是不能適應,還是總是跟著家長,一旦和小朋友們呆在一起,孩子就會不知所措,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從親子關系來看,這主要是家長的問題,家長沒有教會孩子主動和別人交流,去交朋友,只是成天讓孩子跟在自己身后。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社交,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方法。
一,爸爸媽媽,放心走開
雖然家長都知道多讓寶寶跟同齡的小朋友玩耍能夠幫助他養成開朗的性格,但是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寶寶總是不愛說話,也不主動理睬人家,于是每次家長都陪在左右,協助兩個小朋友一起玩游戲。自己的寶寶才照做,這樣好像是爸爸媽媽在跟小朋友玩一樣了。寶寶玩耍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情,給寶寶充分的個人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跟小朋友玩耍。若遇到搶玩具,爭吵等情況,父母不用過分緊張,先冷靜地在旁邊看著,給寶寶們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這樣寶寶們才能在學到如何與人相處。
二,搭建社交平臺
寶寶能夠順利成為小社交家,社交環境是必不可少的,爸爸媽媽要讓寶寶多接觸周圍的同齡或年齡相仿的孩子,多給寶寶創造社交環境。比如,傍晚可以帶著寶寶一起在小區里散步,周末帶寶寶去郊外或游樂場玩,帶上寶寶去家里有小孩的朋友家串門等等。最好讓寶寶有幾個固定的玩伴,這樣他就有了固定的社交圈子,可以在他們的圈子里學會自己處理跟伙伴的關系。爸爸媽媽則要多引導寶寶,正確的引導能幫助寶寶們形成融洽、和諧的
三,給寶寶積極的暗示
兩歲的小朋友是很容易受到父母給出的反應而做出行為調整的,社交也一樣。 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來積極暗示寶寶與同伴進行合作,比如,寶寶與小朋友一起玩積木之前,媽媽可以告訴他們:“你們要一起搭出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才能得到獎勵哦!”,而不是讓他們相互比賽,他們就會形成與人合作是正確的,是會受到表揚的印象。
讓孩子經常和同齡的孩子接觸,給他們獨處的時間,他們就會開始交流,一起玩耍。可能剛開始的的時候會有點害羞,但是時間一長,兩個孩子一定會玩的很開心。讓孩子整天跟家長呆在一塊,會讓孩子沒有機會進行自己的社交,讓孩子沒有交朋友的意識和能力,這樣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就會起到消極的影響。
相關閱讀: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好好溝通
下一篇:家長要讓寶寶自己變得愛講衛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看細節如何拯救親子關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