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雖然家長是孩子的父母,但并不代表家長做的都是對的。家長可能沒有注意,自己的某些意識不到的錯誤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多消極的影響,這是最不想看到的現象。從親子關系中來看,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眼睛里,因此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教育,如果方法不正確會讓孩子反感,并且開始反抗。所以家長要注意這些最常犯的錯誤:
1. 只要不出危險,什么都無所謂
對孩子干嗎要那么緊張?又是爭論,又是尋找證據給孩子證明什么,弄得神情不安的不值得。孩子自己應當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遲早要過大人的生活,那就讓他們盡早獨立起來吧!任何時候也不要讓孩子們覺得,他們的行為對你們無所謂。一旦發覺你們無所謂的態度,他們就會馬上來驗證這是不是真的。正確的做法是拋棄這種無所謂的態度,即使孩子的行為你們很不滿意,也要與他們建立起友好的關系。
2. 常用威脅性的語言
父母的想法是:孩子為什么不聽我們的話呢?可能是他們要刁難我們。怎樣才能讓他們放棄這種不良的企圖呢?大人給他們說的都不聽,嚇唬他們也不起作用,于是,在此情形下,尤其是當媽媽的就使出自認為是“殺手锏”的招術:“媽媽以后就不喜歡你。”發誓不再喜歡自己心愛的小寶寶,算是一種最嚴厲的管教方式,實踐證明也是一種不起作用的威脅。孩子們靈性很高,會感覺到這種威脅是假的。而且,孩子被大人欺騙了一次,不信任的陰影會長久地留下來,父母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成了說謊者。
3. 我是大人,我說了算
“你應該按我說的做,因為我在家里說了算。”父母的想法是:孩子應該無條件聽大人的話,并認為這是教育中的最重要原則,也是無須討論的問題。不論是多大的孩子,都不能縱容他們,否則他們就會對大人為所欲為。過分苛嚴管教往往難以讓孩子們理解和接受,關鍵是要讓孩子明白大人要求這樣做的道理。否則,就會出現大人在場百依百順、規規矩距,大人一轉身就鬧翻了天。
如果家長做出了上面的行為,孩子就會傷心甚至會開始反抗。孩子的心里是很依賴家長的,如果知道父母不管自己了,或者不喜歡自己了,孩子會很害怕,很難過,家長不要做這些事情來傷害孩子。不要總以為孩子是還小,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了,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他們才會開始有責任感。
相關閱讀:父母怎么把孩子打造成一位品德優良的人
下一篇:培養孩子性別意識要3歲開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增進親子關系的妙招有哪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