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家長從來不會對孩子說不,只要是孩子想要的,孩子吵鬧的,父母們都會用盡一切的力氣為孩子辦到,所有的一切事情都是以孩子為中心,這完全是一種過分寵愛孩子的行為,我們不能夠過分的溺愛孩子,應該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堅持對孩子說不。
錯誤1: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
家長都不動就說,“你再怎么怎么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對小小的三四歲以內的孩子,這簡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挾人質。這么大的孩子,爸爸媽媽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對他們來說意味著無法生存,那會帶來怎樣的心理恐懼。
所以,家長這樣說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進行勒索。而對于大一些的孩子,這句話又顯得超級孩子氣,也許第一次管用,多用幾次,孩子就知道其實你是在虛張聲勢呢。孩子知道你在說謊,你又給孩子做了個什么榜樣?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聽話,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為這個行為是錯的,而是因為這么做就要受到拋棄。被恐懼控制了的孩子,哪還記得規則的本來面目啊,更別提自律啦!爸爸媽媽在跟前威脅,我就不做。爸爸媽媽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誤。難道家長還能365天,24小時貼身盯嗎?
錯誤2:規則飄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長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長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這樣對孩子其實很不公平。孩子時刻看家長的臉色,揣摩家長的心思,哪還有精力去發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變相鼓勵孩子變成“滾地雷”。撒潑打滾就能對付家長,于是家長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還能執行規則啊。
其實合情合理地拒絕孩子真的不難。只要我們能放下身段,蹲下來,理解并尊重孩子,用愛心,耐心和決心來執行規則,我們就能收獲一個獨立、堅強而自律的好孩子。
錯誤3:家長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對孩子吆五喝六。
家長過足了當領導的癮,把在外面受的氣全部撒給孩子,家長的心理垃圾轉移給了孩子。這是滿足了家長,倒霉了孩子。遇到寧死不屈的,雙方勢必劍拔弩張,親子關系惡化。長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長的溫暖,孩子的心漸漸遠去,再也不回頭。
如果我們的父母沒有注意到教育方式的選擇,真到了自己孩子變壞的時候,我們也會變得沒有任何辦法,只剩后悔的份,因此,我們要將孩子帶入到成長的正確道路上去,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也應該要耐心的教導孩子改正錯誤。
推薦閱讀:如何讓孩子開口跟你說心里話
下一篇:父親的愛讓孩子更有責任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樣照顧青春期的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