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都說平時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理智一些,冷靜一些,雖然說這種性格的人心理肯定是非常健康的,不容易和他人發生矛盾。但是從養育子女這方面來看,“理智型”的媽咪可能并不適合,為什么這么說呢,請看小編給出的理由吧。
在養育寶貝過程中,“理智型”媽咪可能會有以下表現
1. 經常對孩子說教,講道理,卻從不在孩子面前表露情感孩子難以從母親身上看到情感反饋。
處于自我中心階段的嬰幼兒通常會把媽咪的表現和自己聯系起來,疑惑、進而認定:“媽咪不喜歡我。”對于孩子而言,他的看法就是現實。而這樣的“現實”對孩子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孩子會認同他認定的“媽咪的看法”,也會不喜歡自己,從而埋下自卑的引線。
2. 不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精明強干的理智型媽咪,對于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通常能夠事先洞察。為了提高效率,也為了避免以后的麻煩,理智型的媽咪通常會提前考慮并指導孩子,給孩子現成答案,卻很少給于孩子自己思考、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機會。
理智型的媽咪沒有想到,在面對問題時不斷嘗試,并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是個體能力發展的主要途徑。經驗是可以傳授的,但是能力必須通過實踐培養。幫助孩子解決一時的問題,看似簡單高效,卻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依附于母親長大的孩子,由于沒有實踐經驗,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責任心、自信心、社會適應能力都很差。生理上已經成熟,心理上卻依然幼稚。對事物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和價值觀,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知所措,不會處理人際關系等。
3. 對孩子的情緒表達不夠重視
當孩子遇到挫折,希望向母親傾述時,理智型的媽咪很快會把注意力放到問題的過程、真相、解決方法等實質性的方面,試圖建議孩子如何更好地處理問題。其實很多時候,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指導。他們只是需要傾述,需要有人傾聽。在傾訴中,孩子可以理清思路,并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媽咪提供的建議不一定適合于孩子。
更糟糕的是,媽咪的說教會阻礙孩子清楚表達情緒。對于孩子的情緒表達需求,理智型的媽咪往往不甚關注,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甚至批評孩子的情感表露是一種“軟弱”的表現,貶低孩子情緒反應的價值,逐漸壓抑了孩子的情緒表達。久而久之,孩子會感到無法得到母親的理解,無法和母親溝通,逐漸不再嘗試向母親吐露心聲,親子之間的距離也就逐漸拉開了。
此外,孩子不能痛快表達的情緒并不會自行消失,它們總會試圖通過其他途徑表達出來。如果找不到適當的方式,有些孩子甚至會以傷害自己的方式試圖表達內心的挫折感。這是任何一個媽咪都不愿意看到的。
小編建議“理智型”的媽咪一定要注意角色的轉換,不要總是被一種角色所束縛,具體來說,下班回家之后,就不要把在公司的角色帶回家里,在家里,你不是公司主管,也不是什么領導,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母親。
推薦閱讀:怎樣減少和寶寶的沖突?
下一篇:親子教育中最缺少的是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育兒要有效掌握親子閱讀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