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當兒童節假日到來的時候,有不少的商場或者是娛樂設施場地,都會以各種形式的親子關系為假日的主題,可是,孩子在長時間沒有和父母接觸的情況下,在和父母的相處過程中,就少了一份歡樂和收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也變得不太牢靠,那么,當父母和孩子進行親子游戲時,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項呢!
游戲沒有“標準答案”
在東亞展覽館舉行的“小小光明”親子嘉年華現場,孩子們正在用樂高積木搭建作品。一個三歲多的小男孩玩了一會就再也不肯玩了,原來爸爸覺得他搭的海寶一點也不像。于是,爸爸干脆拿過海寶,自己搭了起來,還指責兒子“觀察不仔細”。
樂高活動中心主任馮潔坦言,一些父母覺得零件過于復雜,或者孩子的作品不夠“完美”,搶著替孩子完成任務,這樣的做法大可不必。只有放手,才能保護孩子可貴的想象力。
在孩子們眼中,一個鏤空的圖形可能“嵌”著一塊看不見的玻璃;一塊方形的積木也可能是輪子的變形。無論是搭積木、畫畫、制作模型,當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作品時,都請給他掌聲,或者拍下照片,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辛苦獲得了肯定。
父母不妨主動示弱
放手,不等于完全不管不顧。親子嘉年華現場,有的孩子原本想搭一架飛機,結果發現有難度,轉而搭一艘船,最后,干脆搭一個拖拉機了事……馮潔強調,有時,孩子會經常轉移目標。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提醒孩子,不要輕易放棄,同時給他一些建議,鼓勵他繼續完成。
在教育孩子的這條道路上,我們的父母們應該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在與孩子進行游戲的環節中,也不能夠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我們可以假裝示弱,或者故意在孩子面前犯一些低級的錯誤,讓孩子上前來糾正這不僅能夠鍛煉孩子的思維,而且也能夠促進兩個人之間的親子關系。
推薦閱讀:親子人際關系處理:不要恐嚇、冷落孩子
下一篇:父母必學多個親子互動游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盤點父母教育孩子的“三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