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如何調整心態,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以下幾點建議,供各位同學參考。
一、考試前夕
1.試著用心理暗示法。
運動場上總少不了啦啦隊的吶喊助威聲,而這些加油聲也確實給運動員送去了一種特別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鼓舞,由它產生一種信念,一種求勝的信念。
面對高考,我們也不妨采用積極的語言暗示和鼓勵自己,心中充滿自信地對自己說:"我難,人難,我不畏難。""我一定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曾經第一,我就很有可能再成為第一。""我曾經考好過,我就有可能再考好。"當意識到自己有點緊張時,就要暗示自己:"不要緊,我會放松下來的。""只要我保持冷靜,我肯定能做好這份答卷。"總之,我們要及時地、不斷地暗示自己堅持與放松,用良性語言激勵自己,經過這樣的訓練,你的大腦和行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種積極的條件反射。從開始的有意識的自我控制,到后來的自覺行動,一進考場你就會成為控制自己情緒的主人。
2.考期臨近,莫忘心理"減負"。
到目前為止,已經歷了幾次模考和無數次的練習。在此,我們提醒每位高三同學在關注
考試成績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自己的心理狀態。要放下種種憂慮,為"心理"減負,以一種輕松、平和的心態去迎接高考。
(1)松開"緊箍咒"。每個高三同學的頭上都套著個緊緊的箍,平時里,在家長、老師,還有自己的咒語中被越箍越緊,到了現在再也不能給自己加壓了。我們應學會解脫,去正確面對,否則就會成為我們應考的包袱。
(2)拋開期望值。父母對子女的期望,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我們高三同學的頭上。我們已經為之挑燈夜戰,拼命苦讀過了,到了現在就應該拋開一切包袱,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3)解除自卑感。有的同學和家長平時總喜歡"唱低調",總是注意自己的短處和不足,以人之長,度己之短。這看似謙虛,實際上則常常會在心理上產生挫敗感,尚未"出手"就先自"滅"了幾分志氣和威風。
(4)避免情緒化。有的同學甚至家長過于重視平時測試的卷面分數,以測驗獲得高分而喜,以得到低分而憂。情緒常常隨老師的評價而波動。時而沾沾自喜、趾高氣揚,時而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如此情緒化的態度,對于高考是十分不利的。
3.穩住心態,樹立信心。
信心是考生靈魂,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精神支柱。如果沒有必勝的信心,高考就不可能成功。樹立信息的方法有:
(1)努力提高復習效率,增強自身實力。考試信心是建立在考試實力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加強復習,提高利用已有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強化高考的信心。要學會歸納和總結,把知識要點歸納起來,連成線、形成樹、織成網,需要的時候只需要看一下就行,這是提高復習效率的捷徑。
(2)以平常心來看待高考。許多經歷過高考的學生,事后談及他們對高考的體會時說,高考不就是高中最后的一套模擬試卷嗎?所以,許多事情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樣可怕。雖然隨著高考的日益臨近,對它的期望也會越來越強烈,對高考的恐怖心理也會與日俱增,可真的到了走進考場的那一刻,內心應無比的平靜。在考場上,不要把面前的考卷看得那么神圣,只要你全身心地去做每一道題目,出色地完成每一次考試,成功怎能不屬于你呢?!
(3)積極地自我暗示。心理學研究證明,積極地自我暗示能喚起人良好的情緒,消極的自我暗示能喚起人的不良情緒。考生運用積極地自我暗示調整心態,會收到積極地效果。高考狀元們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們有扎實的知識功底以外,還因為他們有著優良的心理調控能力。他們對自己大都有著堅定的自信心,尤其是女高考狀元們都認為女生和男生一樣聰明。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男女之間智力水平總體上差別不大。有些女同學學習成績上不去的真正的原因是信心不足,狀態不佳,這是心理暗示的結果。
2004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下午,正在江蘇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到揚州大學附屬中學開妍家里去做客,在同正在準備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開妍談話時,胡錦濤笑著說:"現在緊張一點不要緊,考試的時候可不能緊張。要努力學習,還要鍛煉好身體,以輕松、自信的心態迎接高考。"
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與開妍所說的這段話也說明,考生能否以良好的心態和情緒迎接高考至關重要。
4.適度運動,積極休息。
到了高考復習的最后階段了,要適當地給自己留一段緩沖的時間,要注意"一張一弛",勞逸結合。如果一直把弦繃得很緊,讓身體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并不利于高考時潛能的充分發揮。考前復習要有所側重,只要檢查一下重點內容是否基本弄清楚就可以了。所謂重點內容是指:一是老師明確指定和反復強調的內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經常出錯的地方。同時還要適度運動,積極休息,臨考前夕盡量放松,要經常散散步、看看花草以減輕心理緊張度;聽聽舒緩的輕音樂來愉悅心情;一定要避免思考過度,筋疲力荊這段時間里,一方面要減少整體的復習量;另一方面也不能徹底放松,還要適當地作點習題。雖然已經作了幾個月的各類考試卷了,現在適當地作點習題能保持思維的連續性,在考場上面對考題時不至于有生疏感。
5.形成良好的動力定勢和生物節律。
嚴格掌握作息時間,要充分利用白天的有效時間來提高學習效率,每晚至少要保持7個小時的睡眠,中午還要適當的午睡,使學習生活張弛有度,而且還應該自覺地、有目的地調整好自己的學習時間,不要等到晚上就來了精神,到了白天就犯困,應該使頭腦清醒的時段出現在白天,從而形成良好的動力定勢和生物節律。這樣,既可以減少細胞機能的損耗,還能保證高考時間段內處于最佳的競技狀態。調節生物鐘需要一段適應的時間,有的考生在考前一星期開始調整自己的生物鐘,這樣收效不大。一般來說在考前一個月左右開始調節收效更好。
二、考試期間
1.適當休息,午睡半小時。
考試期間的晚上也要正常休息,不要睡得太早,但也不要睡得太晚。睡得太早,打破了原來的生物節率,往往會睡不著,因為思考明天的考試科目而導致失眠;睡得太晚,大腦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就會影響第二天考試的正常發揮。
7日上午考完后,休息一會兒,吃午飯。午飯后不要馬上睡覺,稍微活動活動,散散步,聽聽音樂。午睡30到40分鐘即可。請家長一定要提醒自己,以免考試遲到。
2.提醒家長別陪考,莫問答題事。
高考期間是否送考,應根據考生個人情況而定。有的考生認為,家長不離左右陪著,自己底氣可以更足些,緊張感也可消除不少。但有的考生獨立性較強,家長跟著,反會讓他感到壓抑不適。總之,家長在決定是否送考時,應尊重自己的意見,甚至送考人是誰,也應由自己來"挑選"。
家長情緒穩定通過感染、暗示等心理機制,有助于考生情緒穩定。家長情緒不穩定,心情緊張,不利于考生良好心態的建立。考試期間,提醒家長不要和自己談論高考場上的事情,不要問自己考題做得怎么樣。
3.考完別對題,關注下一科。
考生考完就完,考一科少一科,不要對題,不要與同學討論試題答得對還是錯。同學如果主動跟你討論,你也最好是婉言謝絕,這樣對雙方穩定情緒都有好處。
7日上午考試結束后,要及時總結經驗,調整考試對策和考試心態,以利于再戰。考得好的,要防止驕傲自滿,不要以為"高考就這樣了,沒有什么了不起",這樣會掉以輕心,影響到以后幾門考試;考得不好也不要灰心傷氣,后頭還有好幾門呢,沉下心來,把后面幾門考好,比什么都重要。
下一篇:新生入學 當心“心理失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考了,志愿可別隨便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