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大學生的依賴性網絡行為動機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既有內隱的如自我實現、宣泄、獲得自我價值感,也有外顯的如娛樂、探索和嘗試新生活。這也反映了當前大學生希望擺脫那種空虛、無聊、頹廢的學習生活的內心渴望和無意識的乞求,同時也表露了他們對成功、充實、豐富多彩的大學生的向往和追求。但總的看來都與大學生成長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成長的環境有關。如果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揚長避短,是可以引導大學生充分利用網絡這種現代化的手段為其健康成長服務的。
第一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以人為本”的教育不僅要賦予學生廣博的知識與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塑造他們真、善、美的心靈,構建他們自尊、自愛、自強的人格,確立自我設計、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價值觀。學校要創造多種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使他們充分體驗到自我的價值感和自豪感,從而覺得生活富有意義。
第二 、開展網絡健康教育,預防網絡障礙。網絡障礙如網絡成癮綜合癥(IAD)是指一些人往往沒有一定的理由,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互聯網上持續聊天、瀏覽、游戲,以致損害身體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現各種行為異常、障礙、人格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5] (第192頁)。因此應教育學生以理智的態度控制上網的時間;提高學生對網上不良刺激的免疫力;有障礙的學生最好不要上網去尋求安慰,應求助于醫生;發現有網絡障礙的學生一定要盡快矯治。
第三 、加強網絡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網民的網絡文明素質。以專家教授講座、同學們之間的討論等形式進行適當的網絡意識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網絡社會”,樹立對網絡“虛擬社會”的正確態度和觀念,作到科學合理地使用網絡資源。
第四、加強校園網絡建設,積極開展校園網絡服務。這樣學校可以保持對網絡的了解、知情和監控,既爭取了對網絡的主動權,又增強了對網絡的可控性。學校還可以通過舉辦主頁設計、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大賽等活動,把學生對網絡的好奇心轉移到正確合理地使用網絡上來
下一篇:網絡色情的心理網上解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電腦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